与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间。
义当给两家,潘子不得悭。
带甲十万夫,不战终日闲。
辱使支敝庐,令我愧满颜。
代竹为洗竹,义取洗益繁。
乞我万之一,令君风月宽。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
诗成复自笑,诗礼资儒奸。
与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间。
义当给两家,潘子不得悭。
带甲十万夫,不战终日闲。
辱使支敝庐,令我愧满颜。
代竹为洗竹,义取洗益繁。
乞我万之一,令君风月宽。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
诗成复自笑,诗礼资儒奸。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乞竹赠邠老》。从内容上看,此诗反映了诗人与邠老(可能是当地一位贤士或隐者)的深厚友情,以及对自然、修养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与君共一山,修竹居其间。义当给两家,潘子不得悭。"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邠老共同生活在一座山上的愿望,那里有修竹,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义当给两家"则暗示了这种生活方式不仅对自己,对他人也是一种美好的馈赠。
"带甲十万夫,不战终日闲。辱使支敝庐,令我愧满颜。"
这几句诗人的意境转向军事和政治,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自责。他可能曾身处戎马倥偬之中,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适合这种生活,因此感到羞愧。
"代竹为洗竹,义取洗益繁。乞我万之一,令君风月宽。"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以竹为喻的修养观念,希望能从邠老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滋润和指导。他请求邠老能够慷慨赐予自己一份这份精神财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成长。
"裒多以益寡,天道自古然。诗成复自笑,诗礼资儒奸。"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以及对于个人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自嘲自己的诗歌,认为它不过是儒家学说中的一种修养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向往高洁生活的文人形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