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㴑龙江三百里,蒹葭漠漠首重回。
天连旧禁青云绕,日出中流白雾开。
满目秋光聊北渡,随舟山色更东来。
分明记得盘游地,一抹苍烟是凤台。
晓㴑龙江三百里,蒹葭漠漠首重回。
天连旧禁青云绕,日出中流白雾开。
满目秋光聊北渡,随舟山色更东来。
分明记得盘游地,一抹苍烟是凤台。
此诗描绘了晨曦中渡过龙江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秋色的丰富。首句“晓㴑龙江三百里”便已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水天一色之中。接着,“蒹葭漠漠首重回”一句,通过蒹葭的茂盛和回望的动作,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天连旧禁青云绕,日出中流白雾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天空的高远与江面的朦胧巧妙结合,日出时分,白雾散去,展现出一种由暗转明、由静入动的动态美。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生命活力的颂扬。
“满目秋光聊北渡,随舟山色更东来”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不仅描绘了渡江时所见的秋景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期待与向往,体现了其开阔的心胸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分明记得盘游地,一抹苍烟是凤台”两句,以回忆的方式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特定地点——凤台的深刻印象。这一抹苍烟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象征,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表达了他对美好记忆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渡江》诗通过对渡江过程中的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追往事、先泽画图中。园去废,卷归重。
小楼今雨嵩阳伴,故家乔木断桥东。
向尊前,收眼底,自生风。甚籍与、钱唐苏小共。
也宰及、清真长寿颂。堆锦绣,妒帘栊。
华年好梦心都懒,馒头白发鬓先松。
雨丝丝,云冉冉,忆双峰。
十斛松风,小春梅月,数椒红萼新吐。
雁传一阙清歌,人坐万山寒雨。
暗香疏影,早妆就、林家新妇。
问几生、修到仙香,簪到翻书人否。
清梦入、石湖烟浦。香雪海、是侬吟处。
夜寒皴玉谁温,照得月明万古。
苍苔白鹤,漫惊起伤春情绪。
愿种遍、石室青城,头白待君为主。
病中无客款秋香。花冷古重阳。
十年此日桑乾路,纳松风、石景僧庄。
小市橐铃声里,一鞭驴背山光。西风如梦海生桑。
明月照流黄。白头江令今应健,奈归人、卧老清漳。
枕上孤鸿落叶,天边绿树红墙。
大傩新典,西凉妙舞,金毛奇绝。
瓦鼓声声,头尾百般灵活。
团团笑靥,要演过烧灯时节。
波斯影,五台钻处,白题高揭。有宋风嬉未歇。
欠婆罗门队,教坊围列。点缀升平,一派龙衣齐掣。
江东浩劫,问耍到孙郎几摺。
春梦热,听取野干饶舌。
层层心绪苦。隔烟纱亭亭,倚风慵舞。
俊极波纹,向翠罗衣上,织成愁句。
醉血猩红,新染透、粉绵香絮。
似此花心,鱼缬凰钗,定撩柯古。荷外轻移莲步。
误夜雨声声,一条溪路。
蝙蝠飞来,也变成仙种,绿天深处。
秀色传餐,蒸气喷、露华霏雾。
赠取虞兮名字,铙歌夜谱。
灯尽方花,诗来引梦,露华霏雨。
怀人半枕,杨柳风前张绪。
响谯楼一更两更,杜鹃啼遍相思苦。
望邛山西角,两三星点,算君来路。迟暮。愁乡住。
念锦绣成都,托身无所。东城向晚,新鬼多于人数。
扫山中茅屋半间,小禾四月天未暑。
到荣州,一醉红香,笑作榴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