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才一瞥,两鬓已添霜。
曾与归耕彦,同登选佛场。
师陶空望古,学孔未升堂。
梵行沈潜久,无端又老庄。
韶华才一瞥,两鬓已添霜。
曾与归耕彦,同登选佛场。
师陶空望古,学孔未升堂。
梵行沈潜久,无端又老庄。
这首诗描绘了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追求与现实落差的反思。首句“韶华才一瞥,两鬓已添霜”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时光飞逝,岁月催人老的主题。接着,“曾与归耕彦,同登选佛场”,诗人回忆过去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追求理想的情景,暗含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师陶空望古,学孔未升堂”两句,借用了儒家经典人物陶渊明和孔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却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无奈与失落。“梵行沈潜久,无端又老庄”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探讨或实践某种宗教或哲学的生活方式(“梵行”),但最终却发现自己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只能在年岁增长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追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老去与变化。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冰蚕欲薾二桑阴,粉箨凋风曲径深。
长日渐成微暑意,喜看楼影浸波心。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准应是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