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栖隐向山林,林壑幽清绝俗尘。
当日武陵人已老,谁知犹有种桃人。
高人栖隐向山林,林壑幽清绝俗尘。
当日武陵人已老,谁知犹有种桃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之人隐居于山林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诗中的“林壑幽清绝俗尘”四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纯净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
接下来的“当日武陵人已老,谁知犹有种桃人”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桃源仙境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武陵人”指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主人公,他在世俗之外发现了一个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而“谁知犹有种桃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依旧有人如桃源中人般保持纯洁和高雅生活方式的惊喜与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不染尘俗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他们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
兹辰何太喜,久雨见红日。
当其阴晦时,日未尝不出。
有物苦障之,云雾暗如漆。
谗夫蔽天明,忽去巷伯嫉。
泥污后土乾,归路赁驴匹。
山中可酿酒,自舂元亮秫。
预量小儿孙,时索梨与栗。
茅檐得霜晴,炙背阅书帙。
五男三女儿,侥倖肖吾祖。
贤愚挂怀抱,笑陶敢效杜。
长男近寄书,长女化为土。
嗟予七十翁,哭此四十女。
此女抱恨久,嫁不得其所。
厥夫实鸱鸮,厥舅乃狼虎。
谰讼欲杀予,破家谢官府。
不禁毁璧痛,何啻茹荼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