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奏有奏自南来,七月望日潮为灾。
天纲浡潏洪涛涌,气压百川为倒回。
纵有禹也应束手,胥为鱼矣惟增哀。
呜呼二歌兮歌再陈,披奏到今常戚辛。
有奏有奏自南来,七月望日潮为灾。
天纲浡潏洪涛涌,气压百川为倒回。
纵有禹也应束手,胥为鱼矣惟增哀。
呜呼二歌兮歌再陈,披奏到今常戚辛。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江南潮灾叹七首》中的第二首,以“有奏有奏自南来,七月望日潮为灾”开篇,描绘了南方在农历七月十五日发生的洪水灾害。诗人通过“天纲浡潏洪涛涌,气压百川为倒回”形象地描述了洪水汹涌澎湃,甚至将百川之水倒流的惊人景象。
接下来,“纵有禹也应束手,胥为鱼矣惟增哀”两句,表达了即使像大禹这样的治水英雄也无法应对如此严重的水灾,使得百姓如同鱼儿般无助,增加了哀伤之情。最后,“呜呼二歌兮歌再陈,披奏到今常戚辛”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灾难的深切哀悼和对受灾民众的同情,以及对后世的警示之意。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匡复属何人,君为知音者。
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
燕赵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