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
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
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
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
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
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
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
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送友罢举赴边职》,其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祝福和期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向往和对军旅生涯的自豪。
首句“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作品无人赏识的哀伤,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文学界的不易,甚至是悲凉的情绪。这里的“出剡篇章”,指的是从南方的剡溪带来文章,而“入洛文”则是进入洛阳的文学圈子,但这些努力都未能获得认可,只得哀叹自己的作品如同焚毁。
接着,“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诗人似乎放弃了对世俗成功的追求,转而倾向于接受现实,跟随军队生活,并且决定带着家庭去边塞地区居住在“白云”之中,这里的“白云”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环境,也隐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在接下来的两句,“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边塞生活的新奇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这里的“过水象”指的是渡过水域,进入蛮族地区,“隔江猿叫汉州闻”则是说在江的另一侧,有猿鹤的叫声传来,甚至远及汉州都能听见,这些生动的景物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这里的“高谈”指的是高远的志向,“阔略”则是广阔而深远的谋划,而“陈从事”则是在叙述往昔之事,借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勇气。紧接着,“盟誓边庭壮我军”则表明诗人对朋友在边塞地区能够壮大我方军队的信心,这里的“盟誓”强调了坚定的承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之作,也映射出了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谪堕闽山款栋闳,日亲高义慰平生。
忘年许结看经社,乘兴时参在野旌。
三径高怀穷水石,七峰佳气入轩楹。
舫斋谈笑龟鱼惯,翠阁吟哦卷轴成。
方幸游从陪杖屦,敢将踪迹叹蓬萍。
宽恩宥罪千钧重,小艇浮溪一叶轻。
北阙未应容接武,东皋从此遂躬耕。
宁亲幸惬区区志,去德还深恋恋情。
般若光中无聚散,毗卢海里任从横。
愿公更展垂天翼,拭目鹏抟九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