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丈观音》
《五丈观音》全文
宋 / 董嗣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海国风涛拥万寻,此躯何翅直千金。

涉波直现昂藏相,结屋还坚报施心。

图得诸方传转智,幸存一半有观音。

阴廊谁立苔碑在,只载三朝法驾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àngguānyīn
sòng / dǒnggǎo

hǎiguófēngtāoyōngwànxúnshēnchìzhíqiānjīn

shèzhíxiànángcángxiāngjiéháijiānbàoshīxīn

yuánzhūfāngchuánzhuǎnzhìxìngcúnbànyǒuguānyīn

yīnlángshuítáibēizàizhīzǎisāncháojiàlín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五丈观音像的景象,作者董嗣杲以宋代文人的眼光,通过海国风涛的壮阔背景,展现了观音像的威严与神圣。首句“海国风涛拥万寻”,形象地写出观音像矗立于波涛汹涌之中,其高度令人惊叹;“此躯何翅直千金”则强调了雕像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上的崇高。

“涉波直现昂藏相”进一步描绘观音像的姿态,她仿佛破浪而出,展现出威严而不失慈悲的面容。“结屋还坚报施心”暗指建造观音庙宇的初衷,是为了报答和布施,体现了佛教的慈善精神。

“图得诸方传转智”表达出观音像作为智慧的象征,能够传播佛法,启发众生。“幸存一半有观音”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观音像得以留存的庆幸,暗示着观音的力量和庇护。

最后两句“阴廊谁立苔碑在,只载三朝法驾临”,描述了观音像所在之地虽然可能荒凉,但仍有历史痕迹——苔碑记录着过往的法会和皇家的尊崇,表明了观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历史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五丈观音像的庄严、智慧和历史意义,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作者介绍

董嗣杲
朝代:宋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猜你喜欢

客言庐山往年之盛今不逮远矣戏成此诗

福地禅林海内无,盛衰亦与世缘俱。

祗应泉石不知老,长伴烟云得自娱。

种杏仙家今寂寞,献花衲子亦乾枯。

我生颇恨来游晚,也胜不来空看图。

(0)

晚出南康游庐山

舍舟星子渚,遂作庐山游。

空濛杳霭间,十里松桂秋。

草木吐香润,泉石交横流。

乃知山中物,一一皆其尤。

岚逼空翠湿,峰高紫烟浮。

心闲云出岭,眼净龙还湫。

月壑夜窈窕,风林晚飕飗。

稍闻钟磬声,迥觉梵宇幽。

平昔念清赏,孰云今乃酬。

似非人间境,须向物外求。

顾揖虽不暇,吟哦浩难收。

聊将诗纪行,一洗他年愁。

(0)

善权即事十首·其九

霁色初开雪未融,坐来风撼落长松。

林芿趫捷缘饥鼠,洞壑深沉蛰老龙。

致远未须金騕袅,凭高且看玉芙蓉。

丰年最有田家乐,雪屋何妨入夜舂。

(0)

过召伯埭游斗野亭次司谏孙公韵

星斗照淮楚,绿野如砥平。

兹亭结构小,景物有馀清。

我来值袢暑,霁雾褰高甍。

登临得佳友,坐使怀抱倾。

方塘杨柳合,极望菰蒲生。

仰德思谢傅,吊古伤芜城。

浊酒聊共酌,小鳞鲜可烹。

抱拙卧江海,胡为复此行。

区区萤爝光,何补日月明。

稽古得车马,平生笑桓荣。

(0)

往复诗多用佛语再次前韵示仲辅

远涉异域求金仙,岂知不离方寸间。

此门悟入真捷径,安用困苦栖穷山。

凭君试灼一炷艾,能已千痾宁四大。

病根若悟本来空,是则名为观自在。

平生见尽学道人,舍妄求真不识真。

指端明月休错认,衣里宝珠元不贫。

巍巍荡荡如山阜,长与君俱君见否。

仁者自生分别心,断际何尝有前后。

(0)

次韵和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二十

举世人事伪,惟酒存天真。

饮多不如少,饮醨不如醇。

借问何以然,每醉意每新。

笑指黄金罍,是中可逃秦。

糠秕铸尧舜,万世同埃尘。

二豪侍坐侧,议论徒慇勤。

我读古人书,独与渊明亲。

北窗傲羲皇,桃源将问津。

膝横无弦琴,头著漉酒巾。

我醉君且去,为已非为人。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