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出明时欲览辉,栖桐食竹屡来仪。
空山穷谷无丹穴,肯伴鸱鸮共一枝。
凤出明时欲览辉,栖桐食竹屡来仪。
空山穷谷无丹穴,肯伴鸱鸮共一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鸟类栖息情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诗中的“凤出明时欲览辉”表达了凤凰在清晨光彩夺目的景致中飞翔,显露出它对光亮的向往与追求。而“栖桐食竹屡来仪”则描绘了一种鸟类栖息于梧桐之上,以竹为食的和谐生态。这里的“栖”字用得非常精妙,既指代了鸟儿的栖息,也暗示了一种静谧与安稳。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句中,“空山穷谷无丹穴,肯伴鸱鸮共一枝”,诗人转而描绘出一个荒凉孤寂的山谷景象。这里的“空山穷谷”表达了自然界的清冷与萧瑟,而“无丹穴”则指代了没有宝贵药材,也隐含着一种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上的寂寞。而“肯伴鸱鸮共一枝”的“鸱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夜行鸟,象征着孤独与阴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愿意与这些被世人忽视的生物共同生活的心境,这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界中弱小生命的同情,也流露出了个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逃避。
总体而言,诗人的语言运用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界中的一隅微小景致提升到了哲理与情怀的高度。
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在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霜凝雪冱,正斗标临丑,三阳将近。
万木凋零,群芳消歇,禁苑有梅初盛。
异香似薰沈水,素色端如玉莹。
人尽道,第一番,天遣先占春信。标韵。尤耿耿。
月观水亭,谁解怜疏影。
何逊扬州,拾遗东阁,一见便生清兴。
望林止渴功就,不数夭桃繁杏。
岁寒意,看结成秀子,归调商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