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太事多,汲汲泥诗酒。
子云良自苦,载醪竟何有。
芭尊太玄八十一,统集饮酒二十首。
我贵知我希,却扫且缄口。
渊明太事多,汲汲泥诗酒。
子云良自苦,载醪竟何有。
芭尊太玄八十一,统集饮酒二十首。
我贵知我希,却扫且缄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所作的《次韵昌甫仲春读谪仙诗》。诗中以渊明、子云、谪仙等历史文人为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生活状态和创作心境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首句“渊明太事多,汲汲泥诗酒”,借陶渊明的事迹,描绘了古代文人为了追求艺术与理想,常常沉浸于诗酒之中,不辞辛劳,甚至不惜牺牲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里的“太事多”既指渊明生活的复杂,也暗含了对现代人忙碌生活的反思。
接着,“子云良自苦,载醪竟何有”,提到扬雄(字子云)虽才华横溢,但其创作过程充满艰辛,即使满载美酒,也无法完全慰藉内心的苦楚。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创作上的孤独与痛苦。
“芭尊太玄八十一,统集饮酒二十首”,这里引用了李白(谪仙)的诗句,通过李白的饮酒诗集,进一步强调了古代文人在创作时的放纵与自我慰藉。同时,也暗示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厚情感。
最后,“我贵知我希,却扫且缄口”,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共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态度。这句话意味着诗人珍视内心的真实感受,选择远离尘嚣,保持沉默,以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人生活与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
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
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书生白首故习在,颠倒简牍纷朱黄。
短檠虽复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兰膏潋滟支达旦,秋雨萧瑟输新凉。
讨论废忘正涂乙,遂欲尽发万卷藏。
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