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都下送僧归闽》
《都下送僧归闽》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汴水悠悠去不回,绿波垂柳眼初开。

日边无意事迎送,海畔有山归去来。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

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离开京城,返回闽地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诗人以“汴水悠悠去不回”开篇,借悠悠流淌的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达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绿波垂柳眼初开”一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希望。

“日边无意事迎送”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日边”这一意象,既指京城,也暗含对僧人身份的尊崇,同时也表达了对僧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而“海畔有山归去来”则进一步揭示了僧人回归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体现了佛教中“归心”的理念。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两句,通过对比僧人的白发与忙碌的人世,以及他身着的僧衣在风尘中的飘动,形象地展现了僧人与世俗生活的不同,强调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则表达了对僧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在旅途中,僧人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途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忆昔

忆昔当强仕,抽簪返故林。

乞身明主惠,将母小臣心。

麦秀方除泪,蓼莪从废吟。

空留双鬓在,那禁百愁侵。

(0)

归来二首·其一

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

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

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0)

邵文庄公惠山讲堂废址

谁识谈经处,文庄旧讲堂。

老僧藏有牍,新燕绕无梁。

绛帐空寒雨,苍苔冷夕阳。

客来寻古迹,惆怅小沧桑。

(0)

风入松

闲门芳草不胜幽。一雨一番愁。篆烟风袅萦银漏。

容归燕、半上帘钩。唤醒午窗残梦,莺声杨柳梢头。

天涯人远会无由。空倚夕阳楼。江山满眼还依旧。

如麻事、付水东流。空想六桥陈迹,何时载酒重游。

(0)

扊扅歌

昔日与君相别时,炊扊扅兮烹伏雌。

妾为浣妇君作相,妾歌扊扅君不向。

君今富贵忘贱贫,五羊之皮何足珍。

(0)

渔村夜咏

竹榻无眠夜始遥,草虫催织竞喓喓。

秋来风水生凉冷,忆在吴淞第四桥。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