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试笔》
《试笔》全文
宋 / 连文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谁遣毛州刺史来,閒窗终日共徘徊。

龙窥石涧新临砚,鹤舞松烟乍试煤。

茅舍寒深题未遍,玉堂月冷梦空回。

笑予得尔浑无用,惆怅临风写八哀。

(0)
翻译
是谁派遣毛州的刺史前来,让我在闲暇的窗口整日徘徊。
龙仿佛在石涧边俯瞰,我新磨的砚台,鹤在松烟中翩翩起舞,尝试着蘸墨。
在寒冷的茅屋中,我还没来得及写完诗篇,而明亮的月光下,梦境又空空如也。
笑我得到你却毫无用处,只能在凄凉的风中写下这八分哀愁。
注释
遣:派遣。
閒窗:闲暇的窗户。
龙窥:龙状物象,比喻人对事物的专注。
松烟:松树燃烧产生的烟,古人用来制墨。
茅舍:简陋的草屋。
玉堂:指华丽的官署或富贵人家。
八哀:古代诗歌体裁,常用于表达哀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试笔》,通过描绘毛州刺史的闲暇时光,展现了文人墨客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首句以疑问起笔,引出人物与环境的互动;"閒窗终日共徘徊",形象地刻画了刺史在空闲的窗户边沉思、挥毫的情景。

颔联"龙窥石涧新临砚,鹤舞松烟乍试煤"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将砚台比喻为龙窥探的石涧,笔墨则如鹤舞动的松烟,展现出创作时的专注与雅致。这两句寓含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茅舍寒深题未遍,玉堂月冷梦空回"进一步深化了意境,茅舍虽简陋,但诗人仍沉浸在题字的乐趣中,而梦醒后的玉堂月色则增添了孤寂之感,反映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尾联"笑予得尔浑无用,惆怅临风写八哀"以自嘲和感慨收束全诗,诗人虽然自嘲自己的书法无用,却在临风书写之际流露出淡淡的惆怅,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哀愁的思考。

整体来看,《试笔》是一首寓言式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艺术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

作者介绍

连文凤
朝代:宋   字:百正   号:应山   籍贯:福州三山

福州三山人,字百正,号应山。宋末太学生,亦尝为官。宋亡入元,变姓名为罗公福,常与诸遗老结社吟诗。其诗清切流丽,入选月泉吟社为第一名。有《百正集》。
猜你喜欢

寄傅君倚同年

有情清江水,东下投豫章。

故人江上居,不寄书一行。

相思对明月,谈笑如清光。

向风长叹息,孤雁起寒塘。

倾写郁结怀,因之东南翔。

姑氏有淑质,幽林兰静芳。

愿因奉箕帚,蘋藻羞烝尝。

念君方策名,要津迈腾骧。

引车入里门,观者塞路旁。

雍雍求匹好,羔雁委潘杨。

顾惟蓬茅陋,岂能屈东床。

眷言南鸣雁,七子伊在桑。

幸缘一日雅,结好永不忘。

(0)

致政王殿丞逍遥亭

漆园著书五十二,致意最在逍遥游。

后来作者逐音响,百一未必知庄周。

幽人往往泥出处,俗士不可与庄语。

逍遥如何,一蛇一龙。以无为当有,以守雌为雄。

与物无对,无内无外。与民成功,有物有对。

左肘生杨观物化,右臂为鸡即时夜。

果若乘气有待游,如何六气无穷谢。

天之苍苍非正色,道真微妙安可得。

利害丛中火甚多,此心寂寞谁能识。

丈人春秋诚未高,视听聪明齿牙牢。

所为淳拙有深越,持置酷似巨山陶。

平生刚直折不得,目送飞鸿向宾客。

早束衣冠林底眠,非关暮年俗眼白。

种田百亩初为酒,买地一区今有宅。

家人岁计不婴心,两儿长不能措画。

迩来信己不问天,万事逍遥只眼前。

何必读书始晓事,此翁暗合庄生意。

(0)

便粜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

食贫好酒尝自嘲,日给上尊无骨相。

大农部丞送新酒,碧香窃比主家酿。

应怜坐客竟无毡,更遭官长颇讥谤。

银杯同色试一倾,排遣春寒出帷帐。

浮蛆翁翁杯底滑,坐想康成论泛盎。

重门著关不为君,但备恶客来仇饷。

(0)

次韵斌老冬至书怀示子舟篇末见及之作因以赠子舟归

二宗性清真,俱抱岁寒节。

常思风云会,为国奋忠烈。

道方沧波颓,位有豺虎窃。

夫妇相鱼肉,关中一丈雪。

北风夜涔涔,竹枯松柏折。

泰来拔茅连,井收寒泉冽。

天地复其所,我辈皆慰惬。

何为对樽壶,似见小敌怯。

大宗垂紫髯,贵气已森列。

小宗新换骨,健啖颇腴悦。

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

寒日一线长,把酒相喻说。

人生但安乐,逢世无巧拙。

斑衣戏亲庭,不作经年别。

犹有未归心,远寄丁香结。

(0)

蜡梅

天工戏剪百花房,夺尽人工更有香。

埋玉地中成故物,折枝镜里忆新妆。

(0)

和凉轩二首·其二

茗碗梦中觉,荷花镜里香。

凉生只当处,暑退亦无方。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