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五夜》
《八月十五夜》全文
唐 / 殷文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shí
táng / yīnwénguī

wànyúnjìngjiǔzhōuzuìtuányuánshìzhōngqiū

mǎnbīngcǎiluòbiànshuǐguāngníngliú

huáyuèyǐnghánqīngzhǎnghǎiménfēngbáicháotóu

yīnjūnzhàodānxīnshìjiǎnchóurénchóu

注释
镜九州:形容天空清澈如镜,映照出整个九州大地。
最团圆夜:指中秋节,家人团聚的时刻。
冰彩:形容月光或冰晶般的明亮色彩。
愁人:指内心忧虑的人。
翻译
广袤的天空如明镜映照九州大地,最团圆的夜晚莫过于中秋佳节。
满身的冰晶光彩闪烁不息,大地的水面泛着光芒仿佛要流淌起来。
华山的倒影在清冷露水中显得更加峻峭,海门处狂风疾吹,白浪滔天。
因为你的照耀,让我心中的红尘之事清晰可见,一夜之间,愁绪竟少了许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象和深沉情感。开篇即用“万里无云镜九州”来形容一个晴朗无云的大气环境,天空犹如一面镜子般清澈,可以映射出整个国家的轮廓。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中秋明月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统一、和平的向往。

紧接着“最团圆夜是中秋”强调了中秋节夜晚的月亮最为圆满,象征着家团圆、事业圆满的美好愿望。诗人通过这种写法传递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则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景象。月光如同细碎的冰雪覆盖在衣服上,却又轻盈得像不会真正落下,这是对明月清光的生动描写。而“遍地水光凝欲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似乎连静谧的夜晚都能听到水波荡漾的声音。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一句,则通过华山和海门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来烘托夜晚的气氛。华山的影子在清凉的露水中显得分外冷冽,而海门则是风急浪高,白色的潮汐拍打着岸边。这两种对比强烈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丰富性。

最后,“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这里的“因君”可能指的是月亮,也可能是某个特定的人物。在这轮明月之下,诗人心中的忧愁似乎也随着月光的照耀而减轻了一些。这不仅是对中秋月的赞美,更是对亲情或友情的一种寄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动。

作者介绍

殷文圭
朝代:唐   字:表儒   籍贯:池州青阳   生辰:?~920年

殷文圭(?~920年),字表儒,小字桂郎,一说又名举(见《宋类苑》 [2] ),池州青阳人。初居九华,刻苦于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穿。与杜荀鹤、顾云友善。殷文圭能诗,著述甚富。有《登龙集》、《冥搜集》、《从军稿》等,惜多散逸。子殷崇义,仕南唐,亦以诗文名世。 
猜你喜欢

题一草亭示吴复古楼山先生之孙也

家亡国破几欷歔,剩得孤亭是旧居。

四海交游供下榻,五更风雨读遗书。

月高每动江山恨,日落空余古木疏。

我欲扶筇一相访,不堪回首问当初。

(0)

岩豅寺

不漱龙湫近十年,重来诗思在花前。

碧鸡已断吹璈响,黄鹤犹悭搁笔篇。

洞口晴绡横古木,潭心寒玉映遥天。

避秦何必桃源问,咫尺琴高是散仙。

(0)

晚过寒山复返支硎

疏林霏夕霭,古寺滴寒泉。

笏立疑无路,峰回别有天。

野茶花点雪,密竹翠含烟。

欲借招提宿,飘然意若仙。

(0)

南康县至石门滩

是处干戈后,田园废不耕。

孤村多虎迹,四境少鸡鸣。

寺静钟声出,滩高夜雨平。

江鸥不避客,来去两无惊。

(0)

偶成

学以文章误,愁缘酒病成。

冰霜晨砚白,灯火夜窗明。

少贱真吾事,孤高岂世情。

深心终自许,期不负生平。

(0)

山中即事

空山悦幽独,坐卧白云隈。

正有床头酒,故人何处来。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谢翱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