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
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
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泉明抚松菊,薇蕨在西山。
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
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永吉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归宿的过程。首句“泉明抚松菊”,以陶渊明的典故开篇,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抚松菊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接着,“薇蕨在西山”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
“流水复何住,浮云空自还”两句,借流水与浮云的无常变化,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如梦的感慨。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无法停留;浮云则代表世间的虚幻与变幻莫测。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浩然悲落叶,隐矣怅衰颜”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面对秋天落叶的景象,诗人不禁生发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体现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规律的无奈与哀愁。同时,“隐矣怅衰颜”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自我身份与存在意义的探索。
最后,“昨遇一缁叟,钟声夕照间”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诗人遇到了一位僧人,夕阳下的钟声似乎为这次相遇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色彩,暗示着对超脱世俗、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整个诗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自然、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
上苑归来十六年,青山相对各无毡。
道林说法非吾坐,绛帐谈经觉子贤。
举世不为寒畯地,先生未改腐儒天。
亲朋莫讶知音少,直道传家自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