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爱西园好,清樽到竹亭。
石潭流霁月,崖木杂秋星。
兄弟同晨夕,乾坤任醉醒。
寥寥无识者,空著《太玄经》。
每爱西园好,清樽到竹亭。
石潭流霁月,崖木杂秋星。
兄弟同晨夕,乾坤任醉醒。
寥寥无识者,空著《太玄经》。
这首清代诗人王鸿绪的《西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首句“每爱西园好”表达了诗人对西园的喜爱之情,接着“清樽到竹亭”写诗人带着酒来到竹亭,享受这份静谧。石潭中倒映着雨后明净的月亮,"石潭流霁月"富有诗意,展现了夜晚的清凉与明亮。
“崖木杂秋星”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自然景色,将山崖上的树木与闪烁的秋星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与兄弟在此共度晨夕,"兄弟同晨夕"体现了家庭和睦与友情的温馨。
“乾坤任醉醒”表达诗人放浪形骸、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无论清醒还是醉酒,都能在天地间找到乐趣。然而,“寥寥无识者”又透露出一丝孤独感,周围少有人能理解诗人的心境。最后,诗人以“空著《太玄经》”作结,暗示自己虽然孤独,但仍坚守学问,执着于道家经典《太玄经》的研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西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理解的独特见解。
往来东道千余骑,新旧西曹两侍郎。
家占冬官传印绶,路逢春日助恩光。
停留五马经寒食,指点三峰过故乡。
犹恨干坑敷水会,差池归雁不成行。
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侵身力衰。
眼下营求容足地,心中准拟挂冠时。
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
莫道两都空有宅,林泉风月是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