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景久不见,溪行如有逢。
长苔梳绿发,浅水卧青龙。
石出沙仍带,桥危柱半舂。
日攲犹下马,赤脚洗尘踪。
野景久不见,溪行如有逢。
长苔梳绿发,浅水卧青龙。
石出沙仍带,桥危柱半舂。
日攲犹下马,赤脚洗尘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溪边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生动的细节与深邃的情感。首先,“野景久不见,溪行如有逢”,开篇即以一种惊喜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与邂逅之感。接着,“长苔梳绿发,浅水卧青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苔藓比作梳理绿发的女子,将溪水中的石头比喻为静卧的青龙,形象地展现了溪边的生机与宁静之美。
“石出沙仍带,桥危柱半舂”则进一步描绘了溪流与桥梁的景象,石头露出水面,沙粒依附其上,桥身倾斜,柱子半浸水中,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环境的自然与原始。最后,“日攲犹下马,赤脚洗尘踪”两句,诗人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收尾,日落时分,他仍然不愿离去,甚至脱下鞋子,洗净尘土的足迹,这一行为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也体现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溪边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宝公禁锁寻常事,形如聚墨非实然。
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
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
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
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
西山无时渡漳水,洞壑俨在眉目前。
祝公勿学亮座主,兴来径往呼不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