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潜庵源禅师》
《别潜庵源禅师》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宝公禁锁寻常事,形如聚墨非实然。

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

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

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

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

西山无时渡漳水,洞壑俨在眉目前。

祝公勿学亮座主,兴来径往呼不旋。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别潜庵源禅师》,通过诗中对宝公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宝公与潜庵源禅师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义的共同追求。

首句“宝公禁锁寻常事”,以宝公的形象开篇,暗示宝公对于日常琐事有着超脱的态度,如同将它们锁于心中一般,不为世俗所扰。接着“形如聚墨非实然”一句,进一步刻画了宝公的神秘与深邃,仿佛他的形象凝聚着墨色,却并非真实可见,暗示其内在的深沉与复杂。

“潜庵去眼十五白,再见敬仰加拳拳”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加深。潜庵离开宝公十五年后再次相见,对宝公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黄龙今代南阳老,而公不减真耽源”中,“黄龙”与“南阳”分别指代宝公与潜庵源禅师,诗句表明尽管时间流逝,但两人的精神境界并未减损,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纯粹与深邃。

“眉须俱荒气深稳,幻灭都尽光浑圆”描绘了宝公的形象特征,通过“荒”与“深稳”、“幻灭”与“浑圆”的对比,展现了宝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邃,以及其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境界。

“公登八十我才半,道义乃尔相忘年”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宝公年龄差距的感慨,以及对道义追求的共鸣,即使年岁不同,但对道义的追求与理解却能跨越时间的界限。

“西山无时渡漳水,洞壑俨在眉目前”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象征了宝公的精神世界与诗人内心的连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最后,“祝公勿学亮座主,兴来径往呼不旋”一句,诗人希望宝公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受外在束缚,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道义与理想,表达了对宝公的敬仰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宝公形象的描绘和对两人关系的叙述,展现了宋代禅宗文化中对道义追求的重视,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情感的表达。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颂古二十一首·其八

侍者来言报大王,赵州曾揖下禅床。

怜儿不觉傍观丑,争奈全身在帝乡。

(0)

送僧归抚州

不肯云林伴冷凄,疏山归谒矮阇梨。

非枯桩句如明白,会要重来摩伏犀。

(0)

盆池本不种青萍,春杪无根也自生。

人道一宵生九叶,不知谁数得分明。

(0)

三昧诸颂·其六

里许若无这个,何为古佛传心。

我体不空无住,用时越古超今。

会看木人牵锯,始令石女穿针。

(0)

赞护教·其四关王

困权反正,办道玉泉。无相无空,义足先天。

(0)

偈颂三十首·其十三

个个跨金毛狮子,人人骑独步象王。

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

罗汉不奈安身,普庵鼻孔辽天。

笑时只道善财痴,百一十城在这里。

摩耶腹内造楼台,一口吸尽西江水。

试问参方知不知,灵光运用从何起。

直须坚密处安身,释迦宝殿真如理。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