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索亦云久,山居乃尔幽。
疏钟出古寺,淡月上层楼。
松响晴疑雨,峰高夏似秋。
眼前多韵事,茅舍且淹留。
离索亦云久,山居乃尔幽。
疏钟出古寺,淡月上层楼。
松响晴疑雨,峰高夏似秋。
眼前多韵事,茅舍且淹留。
这首清代诗人曾廷枚的《述山居杂事(其二)》描绘了诗人远离尘世、隐居山中的宁静生活。首句“离索亦云久”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的孤独与疏离,而“山居乃尔幽”则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隐秘。接下来,诗人通过“疏钟出古寺,淡月上层楼”这两句,以悠扬的钟声和清淡的月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松响晴疑雨”一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即使在晴朗天气中听到松林的沙沙声,也让人误以为是即将下雨,足见山间景色的变幻莫测。而“峰高夏似秋”则揭示了山中气候的独特,夏季仍有秋意,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最后两句“眼前多韵事,茅舍且淹留”,诗人感叹山居生活的韵味无穷,决定暂且停留在这简朴的茅舍之中,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诗意。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法相院中长耳僧,早空诸相藏锋棱。
一朝永明偶饶舌,结跏俄顷惊肤冰。
应身历劫住山寺,定光一线燃龛灯。
我寻春茶数来止,但赏修竹青层层。
忽逢大身仰突兀,老樟分干双龙腾。
互如天柱伸两戒,矫若云翼张孤鹏。
神物不敢臆年代,但识倒挂千岁藤。
山僧筑阁度长夏,片枝所覆苍云崩。
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
散原老人诧一见,平生奇观嗟未曾。
匡庐五爪震寰宇,对此只落声闻乘。
遁世无闷亦有待,发幽奇句精灵凭。
高吟千里起钟阜,伫听夜半霜钟应。
《法相寺中老樟一株双干皆大十围其本殆不可量不知何代物也散原老人属同赋之》【清·陈曾寿】法相院中长耳僧,早空诸相藏锋棱。一朝永明偶饶舌,结跏俄顷惊肤冰。应身历劫住山寺,定光一线燃龛灯。我寻春茶数来止,但赏修竹青层层。忽逢大身仰突兀,老樟分干双龙腾。互如天柱伸两戒,矫若云翼张孤鹏。神物不敢臆年代,但识倒挂千岁藤。山僧筑阁度长夏,片枝所覆苍云崩。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散原老人诧一见,平生奇观嗟未曾。匡庐五爪震寰宇,对此只落声闻乘。遁世无闷亦有待,发幽奇句精灵凭。高吟千里起钟阜,伫听夜半霜钟应。
https://shici.929r.com/shici/8FVUYRjq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