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声蕴藉百劳忙,取次春愁到草堂。
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
柴车蜡屐荒三径,诗卷棋枰乱一床。
还忆茂陵吟赋客,渴来容易耗年光。
莺声蕴藉百劳忙,取次春愁到草堂。
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
柴车蜡屐荒三径,诗卷棋枰乱一床。
还忆茂陵吟赋客,渴来容易耗年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早春时节在草堂中的悠闲生活。首句“莺声蕴藉百劳忙”以莺鸟的婉转鸣声衬托出忙碌的春日景象,但紧接着的“取次春愁到草堂”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淡淡忧愁,这种情绪随着春天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草堂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描述了诗人闲暇时的生活状态。他翻阅着古老的书籍,偶尔点燃香炉,享受着书香与香烟交织的宁静时光。这里通过“贝多”和“波律”这两个词语,巧妙地指出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柴车蜡屐荒三径,诗卷棋枰乱一床”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日常活动。他驾驶着简陋的木车,穿着蜡制的鞋子,踏过荒芜的小路,而他的草堂内,诗卷与棋盘随意散落在床上,营造出一种自然而不拘束的生活氛围。
最后,“还忆茂陵吟赋客,渴来容易耗年光”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曾经的吟诗作赋者,在创作的激情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宝贵的光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早春时节在草堂中的悠闲生活,以及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文人的追忆,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安得采虚名,师道欲吾广。
虽然成术业,曾不计少长。
孔孟久已亡,富贵得亦傥。
后生不闻义,前辈惧为党。
退之昔独传,力振功不赏。
舌吻张洪钟,小大扣必响。
近世复泯灭,务觉多忽恍。
今子诚有志,方驾已屡枉。
自惭怀道浅,所得可下上。
正如种青松,而欲托朽壤。
典册皆可寻,圣言皆可仰。
幸无增我过,此语固不爽。
啄木欲除蠹,蠹去树亦挠。
何须食微虫,尔腹岂不饱。
天下本无事,自为庸人扰。
君实知古深,终惭用倾巧。
白麻新拜大丞相,黄纸首除南省郎。
欲使平刑安远俗,莫辞乘传历炎荒。
桂林地险通椎髻,阳朔峰奇削剑铓。
自有王门旧勋业,且须稀作上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