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日》
《晚日》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晚日晴还暖,人閒见物机。

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

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

(0)
翻译
傍晚时分天气晴朗且温暖,人们在闲暇中观察万物的运转。
树叶枯黄,虫儿自行包裹其中;窗户声响,蜜蜂寻找归巢之路。
树林下看到人们正在收获柿子,河边传来捣衣的声音。
我感叹长久在外做客,内心却感到惭愧,只将自己寄居于简陋的柴门之中。
注释
晚日:傍晚时分。
晴还暖:晴朗且温暖。
人閒:人们在闲暇中。
物机:万物的运转。
叶枯:树叶枯黄。
虫自裹:虫儿自行包裹。
窗响:窗户声响。
蜜寻归:蜜蜂寻找归巢。
林下:树林下。
收柿:收获柿子。
水边:河边。
捣衣:捣衣声。
吾嗟:我感叹。
久为客:长久在外做客。
愧:感到惭愧。
荆扉:简陋的柴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晚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生活场景。首句"晚日晴还暖",写出了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温暖氛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赞赏。"人閒见物机",则暗示在这样的宁静中,人们能更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通过落叶和蜜蜂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活的节奏。落叶凋零,虫儿自我包裹,窗户的声响则是蜜蜂寻找归巢,这些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意。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诗人描绘了农村的田园景象,林中的柿子被收获,河边传来捣衣的声音,这些画面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

最后两句"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诗人感叹自己长久在外漂泊,对于家乡的简朴生活感到惭愧。"荆扉"象征着简陋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未能常伴家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淡淡的乡愁和对平凡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戏萧高风曾孟声二友·其二

飞鸿响遥空,抱弋空遗影。

游鳞纵前川,把钓睨枯井。

相看各如梦,欲去几延颈。

劳心纵有获,所获仅蛙黾。

行人见之笑,千唤不一省。

沧溟四无边,尽纳天地境。

巨鳌载三山,未足污吾绠。

相顾作清游,濯足壶峤顶。

(0)

春日湖上·其四

船里歌声去复还,游人乐在酒杯间。

争如策蹇长堤上,细看南山与北山。

(0)

阮郎归·其三

玉肌花脸柳腰肢。红妆浅黛眉。翠鬟斜亸语声低。

娇羞云雨时。伊怜我,我怜伊。心儿与眼儿。

绣屏深处说深期。幽情谁得知。

(0)

端午帖子词.皇后閤五首·其二

椒涂承茂渥,嫔壶范柔仪。

更以亲蚕茧,纫为续命丝。

(0)

寄圣俞

凌晨有客至自西,为问诗老来何稽。

京师车马曜朝日,何用扰扰随轮蹄。

面颜憔悴暗尘土,文字光彩垂虹霓。

空肠时如秋蚓叫,苦调或作寒蝉嘶。

语言虽巧身事拙,捷径耻蹈行非迷。

我今俸禄饱馀剩,念子朝夕勤盐齑。

舟行每欲载米送,汴水六月乾无泥。

乃知此事尚难必,何况仕路如天梯。

朝廷乐善得贤众,台阁俊彦联簪犀。

朝阳鸣凤为时出,一枝岂惜容其栖。

古来磊落材与知,穷达有命理莫齐。

悠悠百年一瞬息,俯仰天地身醯鸡。

其间得失何足校,况与凫鹜争稗稊。

忆在洛阳年各少,对花把酒倾玻璃。

二十年间几人在,在者忧患多乖睽。

我今三载病不饮,眼眵不辨騧与骊。

壮心销尽忆闲处,生计易足才蔬畦。

优游琴酒逐渔钓,上下林壑相攀跻。

及身彊健始为乐,莫待衰病须扶携。

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锄犁。

(0)

送裴如晦之吴江

鸡鸣车马驰,夜半声未已。

皇皇走声利,与日争寸晷。

而我独何为,闲宴奉君子。

京师十二门,四方来万里。

顾吾坐中人,暂聚浮云尔。

念子一扁舟,片帆如鸟起。

文章富千箱,吏禄求斗米。

白玉有时沽,青衫岂须耻。

人生足忧患,合散乃常理。

惟应当欢时,饮酒如饮水。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