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
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
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
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
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隐居生活,其间充满了禅宗对于物外之物和心灵世界的独特看法。开篇两句“我结小庵犹舴艋,师抛大刹似蘧庐”通过对比小庵与大刹,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随世俗所动的生活态度。接着,“菩提身外更无物,椰子腹中惟有书”则是禅师对于修行境界的自我描述,菩提即是觉悟之意,而椰子腹中的书,则象征着禅师心中所藏的佛法智慧。
“不踏一芦堪去矣,许分半芋竟何如”这两句表达了禅师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愿踏入红尘,更不在乎世间的功名利禄。最后,“元来又被寒翁引,径指坟山作退居”则是禅师在老人(寒翁)的劝导下,再次选择隐居于自然之中,以此作为其精神修养和超脱世俗的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禅宗对于心灵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
句读从朱老,经书本释翁。
于蓝青所出,他石玉堪攻。
文启吾乡秀,心知百代崇。
推尊非苟合,议论自难同。
名节道乡峻,词章淮海雄。
诸公交赞誉,此老定磨砻。
旧祀儒宫侧,新祠佛寺东。
开山犹别子,传钵许宗风。
俎豆干戈后,诗书煨烬中。
千年期勿坏,印印此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