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残月似侵晨,破榻寒鸡伴隐沦。
难过好春偏作客,不成美睡为怀人。
半床絮薄分瓶冷,隔岁粮荒共鹤贫。
红日三竿花一阵,看梅看柳解伤神。
四更残月似侵晨,破榻寒鸡伴隐沦。
难过好春偏作客,不成美睡为怀人。
半床絮薄分瓶冷,隔岁粮荒共鹤贫。
红日三竿花一阵,看梅看柳解伤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难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外界环境的映照。
首联“四更残月似侵晨,破榻寒鸡伴隐沦”以残月映衬即将破晓的夜色,破旧的床榻与寒冷的鸡鸣交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诗人正独自隐居于这静夜之中。
颔联“难过好春偏作客,不成美睡为怀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在佳节或美景中,诗人却难以入眠,心中满是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这种矛盾的心情跃然纸上。
颈联“半床絮薄分瓶冷,隔岁粮荒共鹤贫”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与生活的艰辛。薄薄的棉絮与冰冷的瓶子象征着物质的匮乏,而与鹤共贫则暗示了诗人处境的凄凉与无奈。
尾联“红日三竿花一阵,看梅看柳解伤神”以日出时分的景象收束全诗,红日高照,花影摇曳,但诗人却因眼前的美景而更加感伤。看梅花、柳树时,内心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深夜难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山水谁不爱,顾乏能游人。
浙中本多胜,石秀而泉淳。
向者虽一到,终是居官身。
抱官游山水,味自不相亲。
今子遂当往,我亦解朝绅。
相从岩谷里,以子为依因。
子有旧草履,我有新葛巾。
滴泉与片石,务搜天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