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张说的作品,名为《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奢侈与豪华。
"西京上相出扶阳,东郊别业好池塘。" 这两句描绘了一片繁华壮丽的景象,其中“西京上相”指的是长安城中的高级官员住宅,“扶阳”可能是某个著名的地方或建筑名称,而“东郊别业好池塘”则形容了位于都城东郊的私人庄园中美丽的水景。从这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一切的赞赏与羡慕。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恩惠和自己的才智得到了上天的奖赏,那么又怎能享受到每天都有太阳月亮般明媚的景色呢?这里的“仁智符天赏”表达了对皇帝治国理念的肯定,而“日月共回光”则是诗人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一种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豪华的建筑,展现了作者对上层社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待。
恭惟陈简斋,与鹤山魏公。
堂堂二先生,后学之所宗。
遗迹所到处,百世犹高风。
武冈有向氏,乃祖家诗礼。
简斋曾来访,鹤山亦踵至。
二先生来时,草木亦光贲。
主人局蹐迎,出门见大宾。
大带束深衣,整容而肃襟。
揖客坐上坐,樽酒与细论。
向氏家本儒,苦无黄金籯。
惟有无加庄,留以遗子孙。
此庄不在田,非谓三百囷。
庄者敬之谓,为学之入门。
乃祖燕后人,有书便不贫。
能令二先生,肯来共斯文。
向来吾南昌,隐者苏云卿。
魏公令地主,而来访一民。
匹夫道义重,王侯失其尊。
古人不傲士,此风今犹存。
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鸥随步屧。
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
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
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
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
门前宾客鄙可怜,纷如寒蚕饥望叶。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气萧条无一捻。
迩年恰得玉堂家,名在执鞭犹炜烨。
玉堂丈人廊庙资,宝带垂鱼光绕胁。
棣萼青春自一门,璇题白日常三接。
侧闻好士礼作罗,纤鳞弱翮归渔猎。
蹉跎岁晚曳裾人,半彫鬓绿仍随牒。
涧溪幽菜傥可羞,试杂万钱聊一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