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九》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九》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杜宇来何处,天涯又复鸣。

空山听更激,寒夜窈难明。

故国三千里,春风第一声。

年年羁旅地,愁绝不胜情。

(0)
翻译
杜鹃鸟从哪里飞来,又在遥远的地方啼叫。
在空寂的山中,它的叫声更加激昂,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它唤起了对故乡三千里的思念,因为这是春天的第一声鸟鸣。
我每年都在异乡漂泊,愁苦之情难以言表。
注释
杜宇:杜鹃鸟。
何处:哪里。
天涯:遥远的地方。
空山:空寂的山。
更激:更加激昂。
寒夜:寒冷的夜晚。
窈难明:格外清晰。
故国:故乡。
三千里:三千里的距离。
羁旅:漂泊。
愁绝:极度愁苦。
鉴赏

这首诗是王之望的《龙华山寺寓居十首》中的第九首,创作于宋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中孤独凄清的情感。

"杜宇来何处,天涯又复鸣。空山听更激,寒夜窈难明。"

这四句以杜宇(一种鸟类)的叫声作为开篇,传递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向往之情。天涯即天边,意指极远的地方。"复鸣"表达了持续不断的呼唤,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不舍。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空山中鸟声的回响,以及寒冷夜晚难以辨识声音的困境,强化了诗人孤独与寂寞之感。

"故国三千里,春风第一声。"

这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三千里"形象地描绘出故乡与诗人之间遥远的距离,而"春风第一声"则是对故乡生机勃勃景象的追忆,春风往往象征着生命力和温暖。

"年年羁旅地,愁绝不胜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异乡的哀愁,以及这种情感的强烈与无法超越。"羁旅"指的是旅途中的困顿和束缚,"愁绝"则是对这种情绪深度的描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与旅途中的孤独感受。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番橘

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

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

(0)

月季花

月季花开应月明,幽芳艳质四时荣。

光华未许虻䗽蚀,免使东坡和再生。

(0)

净翠园截句十二首姑录其三馀从删汰

晓风残月酒醒迟,半榻茶烟一卷诗。

秋色满园关不住,东篱又近菊花时。

(0)

游厦门南普陀·其一

一自□田隐不偕,板舆追念独伤怀。

见佳泉石惟思哭,遇好溪山便欲埋。

已誓首邱成羽化,尚惭面壁学心斋。

炎荒风景还如梦,两道清湍百尺崖。

(0)

秋尽

霜风谡谡度空林,重九才过岁又侵。

感遇未成芳草句,悲秋肯拟槁梧吟。

消磨白发非初志,睥睨青樽起壮心。

漫道床头无长物,篱边尚有万黄金。

(0)

老马叹

漫说风霜阅历频,骊黄甄别已无人。

识途且作穷途哭,枉费当年志绝尘。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