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如颓垣,知是何年筑。
野草烧痕多,牛羊不来牧。
古城如颓垣,知是何年筑。
野草烧痕多,牛羊不来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郊野景象,通过“古城如颓垣,知是何年筑”两句,诗人以古旧的城墙作为开篇,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接着,“野草烧痕多,牛羊不来牧”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芜,野草丛生,曾经的牧场如今已无人问津,牛羊不再来此觅食,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沧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词语,使得读者仿佛能亲临现场,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荒凉之美。
出堂古书带新注,时时传向人间去。
山中有水名燕泉,护绕山人注书处。
堂前洗砚动回塘,墨沈涓涓欲滥觞。
积流到海变海色,河伯天吴惊大方。
山人为霖蹑台省,手挹天瓢入虚洞。
稿枯萎薾足沾濡,困暍沈痾快凉冷。
忽忆泉头书满家,莲开鱼泳近横槎。
眼前用世功已就,镜里流年鬓未华。
试问登崇何岁月,童年文击南宫节。
今古勋庸校蚤迟,燕泉大与磻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