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秋倦笔,对冷缣、偏惊满纸风霜。
花淡人豪,墨浓枝瘦,传神妙与相当。醉毫有芒。
问傲姿、原薄铅黄。
向东篱、吊屈哀荆,定知诗里感柴桑。
千幅画梅名世,看森森铁石,妩媚心肠。
倾国难逢,英雄同调,一般寄托幽芳。故家径荒。
望雁峰、乔木凄凉。剩芸绦、护取秋容,魏公题字香。
赋秋倦笔,对冷缣、偏惊满纸风霜。
花淡人豪,墨浓枝瘦,传神妙与相当。醉毫有芒。
问傲姿、原薄铅黄。
向东篱、吊屈哀荆,定知诗里感柴桑。
千幅画梅名世,看森森铁石,妩媚心肠。
倾国难逢,英雄同调,一般寄托幽芳。故家径荒。
望雁峰、乔木凄凉。剩芸绦、护取秋容,魏公题字香。
此诗《霜花腴·彭刚直墨菊》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以彭刚直之墨菊为题,描绘出一幅秋日墨菊的生动画面。
首句“赋秋倦笔,对冷缣、偏惊满纸风霜”,开篇即点明了创作背景与心境,秋日的疲倦笔触在冷缣上书写,却意外地激发出满纸的秋霜之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接下来,“花淡人豪,墨浓枝瘦,传神妙与相当”几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墨菊的淡雅与豪放并存,墨色的浓重与枝干的瘦削相映成趣,传神地展现了墨菊的独特魅力,与作者的情感相得益彰。
“醉毫有芒。问傲姿、原薄铅黄”则进一步刻画了墨菊的傲骨与不凡,如同醉酒后的笔锋,带着锐利与激情,询问着这傲然的姿态是否超越了铅黄的平凡。接着,“向东篱、吊屈哀荆,定知诗里感柴桑”一句,借用了东篱采菊的典故,表达了对屈原的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共鸣。
“千幅画梅名世,看森森铁石,妩媚心肠”将墨菊与梅花相提并论,赞美其如同铁石般坚韧而又有妩媚之心肠,展现出墨菊独特的品格与气质。接下来,“倾国难逢,英雄同调,一般寄托幽芳”则表达了对墨菊独特魅力的赞叹,认为它如同倾国之美的女子难以寻觅,与英雄人物有着相同的调和,共同寄托着幽深的芳香。
最后,“故家径荒。望雁峰、乔木凄凉。剩芸绦、护取秋容,魏公题字香”几句,描绘了一幅故园荒芜、雁峰乔木凄凉的画面,只有芸绦(一种植物)守护着秋天的容颜,而魏公的题字则赋予了这一场景以香气,寓意深远,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词通过对彭刚直墨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墨菊的独特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沟水新伤掺袂人,何言便作死生分。
地中玉树无期见,琴上牙弦忍再闻。
几日离觞成渍酒,平时芳札代遗文。
东亭哭罢愁回首,落照铭旌隔野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