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春雪霁坐郡圃池上二首·其二》
《新春雪霁坐郡圃池上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溪上危堂堂下桥,腊馀春意卷寒飙。

烟催树色全疑染,暖逼禽声自学调。

封径老苔翻败锦,抱城空水皱轻绡。

茨山小隐归心动,坐想琼芝几陇苗。

(0)
翻译
溪上的高堂下有桥,冬去春来寒风已收起。
烟雾弥漫,仿佛将树色全部染成一片,鸟鸣声在温暖中自行调整旋律。
路边的小径长满老苔,像破旧的锦缎,城边的水面如轻薄的绸缎般皱褶。
在茨山的小隐居处,我心中萌生回家的念头,想象着琼芝田里的幼苗。
注释
溪上:指溪流边。
危堂:高大的厅堂。
腊馀:冬季之后。
春意:春天的气息。
寒飙:寒冷的风。
烟催:烟雾催动。
树色:树的颜色。
全疑染:完全像是被染过一样。
暖逼:温暖驱使。
封径:封闭的小径。
老苔:古老的苔藓。
败锦:破旧的锦缎。
空水:空荡的水面。
轻绡:轻薄的丝绸。
茨山:茨山,地名。
小隐:小隐居处。
归心:回家的心愿。
琼芝:珍贵的灵芝。
几陇苗:几丛幼苗。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新希望的向往。

“溪上危堂堂下桥”,设定了一种幽深而又略带孤寂的情境。这里的“危堂”可能是指一座位于山谷中的小屋,而“堂下桥”则暗示着与世隔绝,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接下来的“腊馀春意卷寒飙”,则透露出春天即将到来,但依旧可以感受到冬日的余寒。这里的“腊馀”是指未尽的冬意,而“卷寒飙”则表现了春风吹拂过残留的寒冷气息。

“烟催树色全疑染,暖逼禽声自学调”,描绘的是春天初到的景象。这里的“烟催树色”可能是指晨雾中的树木逐渐显露出绿意,而“全疑染”则表达了春色是否已经完全展现出来尚有不确定性。随后,“暖逼禽声自学调”表现了温暖气候下,鸟儿开始学习如何歌唱,这里的“暖逼”和“自学调”,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的复苏与活力。

“封径老苔翻败锦,抱城空水皱轻绡”,则转向了对环境细节的刻画。这里的“封径老苔”可能是指长满青苔的小路被关闭,而“翻败锦”则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界中生机与衰败并存的景象。随后,“抱城空水皱轻绡”则描绘了城墙边缘清澈但略显波纹的水面和柔软如薄绡的水草。

最后,“茨山小隐归心动,坐想琼芝几陇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茨山小隐”指的是藏匿于荒凉山中的一处小屋,而“归心动”则表示诗人内心对此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坐想琼芝几陇苗”,则通过想象田园生活中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平静生活的热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初春景色,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发的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清平乐.昌硕索题元宫人画扇,同君直赋

轻纨抛却。长信风萧索。妾命也同衫袖薄。

祗恐洗多红落。分明复道人归。西宫镫火更稀。

想煞秋衾铜辇,不知苔上罗衣。

(0)

念奴娇·其二寿伯骝

眼中人物,数君家仲氏,与吾同调。

相值东华门外路,破帽疲驴一笑。

听说难兄,江关落日,爱我填词好。

蛮笺写寄,祝公别有怀抱。

公看惜别山河,感时花鸟,都是伤心藁。

下笔总难禁住泪,那不头颅易老。

四十无闻,一邱欲卧,莫便嗟潦倒。

青袍溷我,匆匆春又归了。

(0)

卖花声

楼阁上晴曦。春睡浓时。琐窗忽地揭帘衣。

知道玉蕤残梦转,甚恁沉思。苔径屧痕非。

人影天涯。隔花镇日掩双扉。

望断云帆山外暝,燕也归迟。

(0)

望江南六十四阕·其四十六

山庐好,夜夜听虫忙。

织布居先经布后,发声始短继声长。肇锡合名娘。

(0)

望江南六十四阕·其四十四

山庐好,灭烛起帘钩。

萤火随风飘葛帐,虫声如雨上高楼。一榻卧深秋。

(0)

菩萨蛮

夕阳浅水喧春渡。晴云抟絮湖边路。风漾柳丝微。

人歇待船归。柴门应未远。彴■随溪转。桃李粲新花。

似迎人返家。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