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缘廊庙尽谈空,安得狐狸啸晋宫。
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谢万作三公。
不缘廊庙尽谈空,安得狐狸啸晋宫。
王氏可人惟逸少,更容谢万作三公。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王羲之》。诗中,诗人以王羲之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感慨。首句“不缘廊庙尽谈空”暗示王羲之并未因身处朝廷高位而沉迷于空谈,他可能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次句“安得狐狸啸晋宫”运用典故,意指王羲之的清高如同狐狸在晋朝宫殿中发出独立的啸声,表现出他的特立独行和不随流俗。
第三句“王氏可人惟逸少”,“逸少”是王羲之的字,诗人直接称其为“可人”,赞美了他的才情与人格魅力。最后一句“更容谢万作三公”,“谢万”是东晋名臣谢安的儿子,这里借以表达如果王羲之在世,或许能像谢万一样被推举为高级官员,但诗人似乎更欣赏王羲之的独特个性,不愿他过于追求官场显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赞扬了王羲之的才华、风度以及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理想人格的推崇。
北人见鸭脚,南人见胡桃。
识内不识外,疑若橡栗韬。
鸭脚类绿李,其名因叶高。
吾乡宣城郡,每以此为劳。
种树三十年,结子防山猱。
剥核手无肤,持置宫省曹。
今喜生都下,荐酒压葡萄。
初闻帝苑夸,又复主第褒。
累累谁采掇,玉碗上金鳌。
金鳌文章宗,分赠我已叨。
岂无异乡感,感此微物遭。
一世走尘土,鬓颠得霜毛。
别君忽五年,相望非一日。
会合如梦寐,欣喜对形质。
是时春已仲,临水柳未密。
载酒相与游,轻舠劣容膝。
禅扃竹下过,乳井松间出。
烹茶觉暂醒,岸帻情弥逸。
兴阑乘月归,及旦解行繂。
离怀更宿酲,远想都如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