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发》
《早发》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吴鸡鸣隔山,江月半在水。

齧齧出岸潮,霅霅入蒲苇。

解䋏泛明镜,接天知几里。

我家今不遥,正住句溪尾。

(0)
翻译
吴地的鸡鸣声隔着山传来,江上的月亮映照在水面一半。
潮水涌动,发出阵阵啮啮声,冲击着岸边,又流入茂密的蒲苇丛中。
解开船缆,让船在明亮如镜的江面上漂荡,视野所及,仿佛与天相接,不知延伸多远。
如今我的家并不遥远,正好位于句溪的末端。
注释
吴鸡:指吴地特有的鸡。
隔山:隔着山峰。
江月半在水:江面反射的月亮倒影只有一半。
齧齧:形容潮水涌动的声音。
岸潮:岸边的潮汐。
霅霅:水流冲击的声音。
蒲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解䋏:解开船缆。
泛明镜:在平静如镜的江面航行。
接天:视野开阔,似乎与天相接。
知几里:难以估量有多远。
我家:指诗人的家。
不遥:不远。
句溪尾:句溪的下游或末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早发》,描绘了一幅清晨江边的景象。首句“吴鸡鸣隔山”以鸡鸣声唤醒了清晨,暗示了诗人即将启程的时间。次句“江月半在水”则写出了江面朦胧的月色,映照在水面,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齧齧出岸潮,霅霅入蒲苇”两句,通过拟声词“齧齧”和“霅霅”,生动地描绘了潮水轻轻拍打着岸边,以及在蒲苇丛中流淌的声音,展现了江水的动态美。接下来,“解䋏泛明镜”运用比喻,将平静的江面比作明亮的镜子,形象地写出水面的清澈。

最后两句“接天知几里,我家今不遥,正住句溪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归心似箭的心情。他感觉到家的距离仿佛不再遥远,因为他的家就在句溪的尽头,这使得整个旅程显得亲切而温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晨景色,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五月三日仝诸君泛舟·其一

南薰吹灌木,载酒命兰舟。

兴动沧浪水,香生杜若洲。

清言谐夙契,大块等浮沤。

俱罄杯中物,独醒空自愁。

(0)

槜李别张子明·其一

汗漫逢长水,愁心感岁华。

非关贫刺骨,那得远辞家。

双鬓经秋短,孤鸿带日斜。

露团芳草夕,何处咏蒹葭。

(0)

午日泛舟怀古

载酒当佳节,临流感慨深。

笙歌喧远浦,烟雨散平林。

抱石千秋泪,怀沙午日心。

遗风留泽畔,落日想行吟。

(0)

登清水岩

鹫岭开云际,扶藜登眺初。

不知身历险,只觉气凌虚。

楼观空中尽,松萝象外疏。

陶然参绣佛,何物是真如。

(0)

卧游室为图南题

不须穷亥步,一室足徜徉。

榻上逢宗炳,书中得子长。

骖云低五岳,吸露驻三光。

更有凌云梦,天孙赠锦裳。

(0)

冬夜徐茂吴集汪惟一邵长孺汪虞卿于建初寺分得青字

寒月照松棂,昙花香满庭。

偶来沧海客,一缀白榆星。

妙偈参诗入,微钟杂梵听。

危楼频徙倚,醉眼落空青。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