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其一》
《群公见和又答四首·其一》全文
元 / 刘鹗   形式: 古风

归来乎,蟪蛄生不知春秋,变灭顷刻犹王侯。

归来乎,五陵草木尽披偃,昨日秋萤满梁殿。

废兴反掌元非难,海水清浅尘瀰漫。

吾宁终老青山间,猿吟鹤唳聊醒颜。

归来乎,唤童子,治我圃。

无使霜后菜本枯,禦寒更遣窗重糊。

从教壮士嗤为儒,我价自若照乘珠。

文章乌足存古道,底用词源三峡倒。

功名已付雨中花,意思要同窗外草。

归来乎,常笑张子房,崎岖愿封留。

何如大泽披羊裘,忘机傲兀临溪流。

富贵不足回其头,高风千载谁当俦?

归来乎,故园之菊今应存,此事欲与渊明论。

孤松独抚倦飞鸟,出岫雅爱无心云。

明当秋风月在酉,粳稌初黄催酿酒。

(0)
鉴赏

这首诗以"归来乎"起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他以蟪蛄为例,指出生命的短暂和权贵地位的瞬息万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描绘了陵墓荒芜、昔日繁华宫殿如今凄凉的景象,寓言历史兴衰的易逝。

诗人认为,世间功名如同海面的波澜,看似深广实则短暂,而他更倾向于在青山之间终老,享受自然的宁静,让猿鹤之声唤醒自己的心灵。他对世俗的嘲笑和对儒生身份的自嘲,展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视珍珠般的自我价值高于功名。

诗中批评了过分追求文章辞藻的传统,主张回归朴实无华的古道,将功名看作是过眼云烟。诗人向往张良般的隐逸生活,而非追求富贵,强调高洁的人格风范无人能及。

最后,诗人以故园菊花和孤松为寄托,表达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热爱。结尾处,他期待着秋风皓月之夜,稻米成熟,酿美酒自乐,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和个人志趣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鹗

刘鹗
朝代:元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猜你喜欢

泊嘉禾

山翁尽惯卧山云,夜漏无声梦境平。

舟近谯楼眠不稳,却嫌更点太分明。

(0)

牡丹开已数日方盛丽未艾也成二绝·其二

未到牡丹春未好,花开恰莫怨春迟。

金沙玉板相扶拥,正是东君极盛时。

(0)

闲看佛书

金仙入汉梦,始闻佛法东。

梁武好尤笃,上下争尊崇。

寻译到李唐,伽蓝栋宇充。

煌煌五千卷,披读未易终。

楞严明根尘,金刚了色空。

圆觉祛禅病,维摩现神通。

四书皆等教,真可发愚蒙。

我常日寓目,清晨课其功。

油然会心处,喜乐浩无穷。

寄语看经人,勿堕文字中。

(0)

当可以邑士将赴类试作诗饥之因效其体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鲸鲵未剪龙移宅,吾皇饥渴人材得。

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

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

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

(0)

和冯当可

相逢不作少年看,老著衣冠各强颜。

明日龟陵分手后,音书又隔几重山。

(0)

斗法八条·其六审势

他若无情休要斗,分斗开时向面点。

你若频撚必酸牙,焰头过了形多变。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