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
《送僧》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

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

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0)
注释
道:道路,途径。
了:结束,完毕。
闲:悠闲,闲适。
从来:自古以来。
无住处:没有固定的居所。
何山:哪座山。
片石:一块石头。
树阴:树荫下。
潭影:潭水倒影。
师:师傅,导师。
偈别:留下的偈语作为告别。
人寰:人间。
翻译
已经说完又似乎没说完,现在言语之间暂且悠闲。
自古以来没有固定的居所,这次我要去往哪座山峰呢?
在石头的树荫下,夕阳映照在潭水边。
恳请师傅留下偈语告别,我担心这番离去可能不再踏入人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僧》。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氛围。开头“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表达了一种对佛法或禅理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则透露出一种漂泊不定、寻求精神寄托的况味。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描绘了一幅僧人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片石可能是僧人的坐禅之地,树阴下则营造出一片清幽的环境,而斜阳和潭影增添了静谧与深远的意境。

最后,“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表达了对僧人临别赠诗、传法的一种请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担忧,怕不能再见到这位僧人的情感。在这里,“人寰”指的是世间尘俗之地,与“无住处”的意象相呼应,强化了诗中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以及对朋友离别时的心情。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宫怨

前殿承恩者,而今宠亦衰。

妾颜犹未改,惟有镜台知。

(0)

答叶润臣同年

清切蓬莱隔上方,汉阳云树总苍茫。

不辞簪笔趋薇省,何处题诗寄草堂。

远道思亲愁似海,世臣忧国鬓如霜。

北来我亦无家别,先垄松楸足断肠。

(0)

与吴述之夜话

银烛烧残短几支,周旋我亦爱吾痴。

论交每在忘形后,知士当于未遇时。

客为看花能脱俗,诗如还债不嫌迟。

书寮寂寂通宵话,强发高歌对酒卮。

(0)

书余旬甫诗册后

冬寿沈沦江湖里,孝长黄楼皆早死。

山川黯淡风流歇,吾楚才人今已矣。

旬甫读书破万卷,旬甫游踪涉万里。

两袖清风一卷诗,泰华之云东海水。

当是造物不欲坠斯文,故发英奇特生子。

又不令子乘雕鹗,冠獬豸,穷途偃蹇老其身,侘傺悲歌谁实使。

昨日乘兴来长安,今朝掩面归桑梓。吁嗟乎!

先生遭际只如此,我辈立朝纡青紫。

(0)

舟中秋夜望星沙

楚天圆魄朗深秋,永夜征帆镜里游。

一带炊烟云外树,万家镫火水边楼。

干戈未罢蛮儿战,弦管犹听越女讴。

自笑头颅嗟老大,衡湘年少尽貂裘。

(0)

秋日感咏

凉风几度吹,庭草犹含绿。

秋色满阶除,间观无拘束。

披襟坐堂坳,携琴弹一曲。

自写性中情,恬澹何所欲。

人世如寄生,寸心重金玉。

境遇虽变迁,由来在知足。

采菊持两螯,沈醉忘荣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