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圆魄朗深秋,永夜征帆镜里游。
一带炊烟云外树,万家镫火水边楼。
干戈未罢蛮儿战,弦管犹听越女讴。
自笑头颅嗟老大,衡湘年少尽貂裘。
楚天圆魄朗深秋,永夜征帆镜里游。
一带炊烟云外树,万家镫火水边楼。
干戈未罢蛮儿战,弦管犹听越女讴。
自笑头颅嗟老大,衡湘年少尽貂裘。
这首清代诗人丁传煜的《舟中秋夜望星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虑的秋夜景象。首句“楚天圆魄朗深秋”,以明亮的满月象征着深秋的清朗,烘托出诗人身处舟中的开阔视野。接着,“永夜征帆镜里游”写出了舟行于水面,如镜中月影,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遐想。
“一带炊烟云外树,万家镫火水边楼”两句,通过炊烟袅袅上升和灯火通明的楼阁,展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万家灯火映照在水边,温馨而祥和。然而,“干戈未罢蛮儿战”一句,又引入了战争的背景,暗示了社会动荡不安的一面。
“弦管犹听越女讴”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音乐声,越女的歌声穿透了战争的阴霾,带来一丝丝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最后,“自笑头颅嗟老大,衡湘年少尽貂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对年轻一辈投身战场,为国效力的英勇行为表示敬意。
整首诗以景抒情,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寓含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正当楼酒醒又黄昏,此间尽消磨。
便殷勤坐对,眉犹胜月,目更凝波。
难得重来把手,忍听旧笙歌。
相与论憔悴,夜已如何?
暗记三更低转,算隔帘人定,愁思无那。
怅江头梦远,搔首望云过。
定中秋、团圞容易,又一年、何事盼星河?
天涯遍,更谁无寐,念我蹉跎。
古唐秋味,自雁飞来处,彼汾一曲。
花满尧祠山扫黛,晋水春流碧玉。
石髓清甘,冰心酝酿,小瓮鹦哥绿。
酒星红照,略阳无此嘉麴。
前世记醉长安,银屏笑索,下马垂杨屋。
重见藐姑仙子面,泪点梦华新录。
独夜斟时,太行天外,香梦陶潜菊。
白云飞去,汉皇何地仙躅。
树撼惊飙,烟凝澹日。病知秋力。
倦整芸签,昏眸乱朱碧。
孤衾漫展,犹未惯、频年为客。凄寂。
寒雨洒窗,觉离人声息。青楼绮陌。
谁验欢痕,筝弦暗尘藉。辽空雁阵去国。几时北。
省识远边疏堠,却似古愁重历。
怕泪吞深夜,红烛滴残无色。
墙根新雪后。乍偃蹇寒梢,琲珠匀就。
故烧绛蜡,循阶看、讶许春光先漏。
佳人插髻,每顿著、犀梳相候。
冲冻去、亲拣高枝,霏香乱沾衣袖。
含章睡近雕檐,问点额妆成,更相思否。翠蛾暗斗。
轻盈处、未比玉奴纤瘦。江梅早秀。
只赚得、行人回首。愁听取、横管悲凉,黄昏自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