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麝吹尘,飞琼春梦,馀芳半入苔痕。
细雨轻寒,空山鹤怨黄昏。
劳他驿使重来探,道美人已化春云。
最无端,小劫匆匆,粉泪犹新。
返魂纵有奇香在,怅青天碧海,难觅吟魂。
绿树婆娑,他时谁认前身。
断肠曾照惊鸿影,剩桥头、素水粼粼。
奈春波,流去天涯,影也难寻。
仙麝吹尘,飞琼春梦,馀芳半入苔痕。
细雨轻寒,空山鹤怨黄昏。
劳他驿使重来探,道美人已化春云。
最无端,小劫匆匆,粉泪犹新。
返魂纵有奇香在,怅青天碧海,难觅吟魂。
绿树婆娑,他时谁认前身。
断肠曾照惊鸿影,剩桥头、素水粼粼。
奈春波,流去天涯,影也难寻。
这首《高阳台》是清末女词人吕碧城的作品,以仙鹤、春梦、苔痕、细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深而感伤的氛围。词中描绘了一位美人的消逝,通过“仙麝吹尘”、“春梦”和“馀芳半入苔痕”,展现了她的飘渺与遗香。黄昏时分,山中的鹤声增添了凄凉,暗示了美人已逝的哀愁。
“劳他驿使重来探”表达了对逝者无尽的怀念,而“美人已化春云”则寓言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小劫匆匆,粉泪犹新”进一步渲染了哀伤之情。词人感叹即使有奇香留存,也无法找回逝者的灵魂,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惋惜。
“绿树婆娑,他时谁认前身”暗示了轮回转世的观念,但即便如此,也无法确认前生的缘分。“断肠曾照惊鸿影”描绘了美人的身影如同惊鸿般短暂,而“桥头素水粼粼”则象征着流水不息,春光易逝,连美人的影子也难以追寻。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藻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死离别的哲思,展现了吕碧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情的文笔。
三月十日天半晴,庆云庵里看春行。
陶娘李娘俱寂寞,鼠姑照眼真倾城。
老僧却在色界住,静笑山花恼客情。
靓妆倚露粉汗湿,醉肉隔纱红晕明。
吉祥将落旧有恨,急借纸面图其生。
明朝携酒正恐谢,亦怕敲门僧厌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