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月有千金税,稻饭年无一粒租。
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
茅檐月有千金税,稻饭年无一粒租。
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极度的贫困生活状态,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物是人非的生动画面。"茅檐月有千金税"这一句表达的是草房之下,虽有明月照耀,但却带不来任何实质性的财富,只能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而"稻饭年无一粒租"则直接点出了生活的艰难,没有收成的稻米,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
接下来的两句"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则是诗人对这种困境的回应。萧条的生活让人询问,而诗人却指向了身边最为平常的植物——水芭蕉和石菖蒲。这两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往往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清贫自守,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点名,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困顿、宁静致远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贫困中保持的精神独立和生活态度。
倦簪华笔直承明,自请分符江外行。
真得蓬莱为治所,径从云汉濯尘缨。
山游访古穷书穴,春事劭农见象耕。
若向鉴中望明月,会吟还肯寄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