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秋二首·其二》
《立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0)
注释
对酒:饮酒。
聊同:仿佛。
楚人:指楚地的人。
哦诗:吟哦诗歌。
惟听:只听。
越吟:越地的诗歌。
洞庭:洞庭湖。
北岸:湖的北岸。
孤城:孤独的城市。
落月:落下的月亮。
西风:秋风或西风。
听晓莺:倾听早晨的莺鸣。
翻译
举杯共饮仿若楚地人沉醉,吟哦诗歌只听越地的歌声。
在洞庭湖的北岸,孤独的城市下,西风中倾听破晓的莺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立秋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首句“对酒聊同楚人醉”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畅饮共度时光的情景,“楚人”此处指的是南方地区的人,以热爱饮酒而闻名。这句话通过设定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

第二句“哦诗惟听越吟声”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层情感,他更倾向于聆听远方传来的越歌之声,这里“越吟”的“吟”字蕴含了悠扬、哀婉之意,表明诗人对远方文化的向往和怀念。

第三句“洞庭北岸孤城下”画面感极强,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洞庭湖北岸的孤独城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寞的氛围。“孤城”两字更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人间的冷清。

最后一句“落月西风听晓莺”,则是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月亮随着夜晚的流逝逐渐下沉,而西风轻拂过水面,带来了一种清凉和安宁。这里的“晓莺”指的是早晨湖上的水鸟鸣叫声,诗人通过听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酒、听歌、观景、聆音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出宋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同根竹

竞秀冰霜一种奇,骈头曾脱锦绷儿。

西山二子情依旧,湘浦双娥影镇随。

高节元非连理树,虚心共是岁寒枝。

莫教移作仙人杖,恐化雌雄下葛陂。

(0)

藕丝

绊玉缠香吐未齐,莲房缫出蛹初肥。

纤毫何补寸心苦,几缕空萦七窍飞。

园客可能抽翠茧,灵均难为制荷衣。

年年五月无人买,欲织鲛绡不上机。

(0)

游丝

摇曳春光百尺轻,烟绡舞断任纵横。

暗萦芳恨应无力,乱绾花愁似有情。

一缕绿杨风正软,半痕红杏雨初晴。

莫教飞到天机上,恐误龙梭织不成。

(0)

螳螂簪

螵蛸枝上化薰风,飞掠诗翁短帽中。

鬓雪冷侵霜斧落,发云寒压翠裳空。

为裁象齿形如在,试插蝉冠气尚雄。

开卷寻行烦一指,不须当辙怒庄公。

(0)

赵仲穆画

王孙画思凌紫青,千峰削出秋冥冥。

丹台疑通玉京路,飞瀑上溅银河星。

抱琴随马风泠泠,定知不是王门伶。

山空水流木叶落,曲终正不求人听。

溪流明灭夕阳晚,似有樵唱来岩坰。

王孙归卧鸥波亭,钧天清都梦始醒。

浮云变灭不挂眼,盘石溪边且濯缨。

(0)

六月八日

世事今如此,吾生可奈何。

海东仍盗贼,颍上复干戈。

苦雨朝逾急,阴风夜转多。

白头无寸策,对酒独悲歌。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