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立秋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首句“对酒聊同楚人醉”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畅饮共度时光的情景,“楚人”此处指的是南方地区的人,以热爱饮酒而闻名。这句话通过设定一个轻松愉悦的场景,为后面的抒情铺垫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氛。
第二句“哦诗惟听越吟声”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层情感,他更倾向于聆听远方传来的越歌之声,这里“越吟”的“吟”字蕴含了悠扬、哀婉之意,表明诗人对远方文化的向往和怀念。
第三句“洞庭北岸孤城下”画面感极强,通过描绘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洞庭湖北岸的孤独城堡,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寞的氛围。“孤城”两字更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人间的冷清。
最后一句“落月西风听晓莺”,则是诗人在这个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月亮随着夜晚的流逝逐渐下沉,而西风轻拂过水面,带来了一种清凉和安宁。这里的“晓莺”指的是早晨湖上的水鸟鸣叫声,诗人通过听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酒、听歌、观景、聆音等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出宋代文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王孙画思凌紫青,千峰削出秋冥冥。
丹台疑通玉京路,飞瀑上溅银河星。
抱琴随马风泠泠,定知不是王门伶。
山空水流木叶落,曲终正不求人听。
溪流明灭夕阳晚,似有樵唱来岩坰。
王孙归卧鸥波亭,钧天清都梦始醒。
浮云变灭不挂眼,盘石溪边且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