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路天门白日开,岂无松桂出蒿莱。
于斯未信诚可矣,如或知尔何以哉。
铿然舍瑟有异撰,岂必读书无取裁。
业广惟勤今汝画,覆篑不止须崔嵬。
云路天门白日开,岂无松桂出蒿莱。
于斯未信诚可矣,如或知尔何以哉。
铿然舍瑟有异撰,岂必读书无取裁。
业广惟勤今汝画,覆篑不止须崔嵬。
这首诗是一位书卷气息浓厚的文人对于学问修养的自信与反思。开篇两句“云路天门白日开,岂无松桂出蒿莱”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和不凡才能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是否达到了这种境界的疑问。接下来的“于斯未信诚可矣,如或知尔何以哉”则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学问尚未完全自信,仍在探索和求证之中。
中间两句“铿然舍瑟有异撰,岂必读书无取裁”意味着诗人认为读书并非没有选择,而是要有所取舍,有自己的见解。最后,“业广惟勤今汝画,覆篑不止须崔嵬”则强调了学问的广博需要勤勉不息的努力,以及修筑学术如同堆砌土石一般,不断积累,最终达到高大无比的地步。
诗中充满了对个人学识和品德追求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与道德完善的执着追求。
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
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
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
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
老貌非前日,清吟似旧时。
已无藏酒妇,幸有读书儿。
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
寒儒有奇遇,太守为刊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