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貌非前日,清吟似旧时。
已无藏酒妇,幸有读书儿。
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
寒儒有奇遇,太守为刊诗。
老貌非前日,清吟似旧时。
已无藏酒妇,幸有读书儿。
连岁修茅屋,三秋绕菊篱。
寒儒有奇遇,太守为刊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的《沈庄可号菊花山人即其所言》。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尽管容颜不再如往昔,但他的诗歌创作依然保持着昔日的清新与才情。他身边没有了藏酒的妇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儿,这或许象征着传承与希望。
诗人提到老人连续几年都在修缮茅屋,秋天时则漫步在菊花围绕的篱笆边,显示出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诗人感叹这位寒门学者竟然有如此奇遇,能得到太守的关注并刊刻其诗作,这不仅是对他才华的认可,也是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沈庄的生活场景和际遇,展现了诗人对恬淡生活和文人雅趣的向往,以及对传统士人精神的敬仰。
春秋书大水,灾患古所评。
去年积行潦,田亩鱼蛙生。
今岁谷翔贵,鼎饪无以烹。
继亦掇原野,草莱不得萌。
剥伐及桑枣,折发连檐甍。
谁家有仓囷,指此为兼并。
头会复箕敛,劝率以为名。
壮强先转徙,羸瘠何经营。
天子忧元元,四郊扬使旌。
朝暮给饘粥,军廪阙丰盈。
殍亡与疫死,颠倒投官坑。
坑满弃道傍,腐肉犬豕争。
往往互食啖,欲语心魂惊。
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声。
哭哀声不续,饥病焉能哭。
止哭复吞声,清血暗双目。
陇上麦欲黄,寄命在一熟。
麦熟有几何,人稀麦应足。
纵得新麦尝,悲哉旧亲属。
我歌酂阳行,诗成宁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