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
傍闻大内笙歌近,下视诸司屋舍低。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
欲知丞相优贤意,百步新廊不蹋泥。
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
傍闻大内笙歌近,下视诸司屋舍低。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
欲知丞相优贤意,百步新廊不蹋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高远志向和对知识分子的敬仰。
"朱阁青山高庳齐,与君才子作诗题。"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朱红色的阁楼与青翠的山峦交相辉映,显示出一种崇高和庄严的氛围。这里的“集贤阁”可能是某个学府或文人聚集之地,而诗人则是以此为背景,与同侪中的才子共同创作诗歌。
"傍闻大内笙歌近,下视诸司屋舍低。" 接下来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处望远时所见的景象。从高阁向外望去,可以听到宫中传来的乐声,同时也能俯瞰到脚下的官署和民居,这种视角上的高下对比,既形象地描绘出当时的建筑格局,也反映了诗人心中的高洁情操。
"万卷图书天禄上,一条风景月华西。" 这两句通过对“万卷图书”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文化的重视。而“一条风景月华西”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美景,其中包含着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象。
"欲知丞相优贤意,百步新廊不蹋泥。"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丞相”——即宰相或高官,对其品德和才华的推崇。在这里,“百步新廊不蹋泥”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这位高官的敬仰之情,似乎连脚下踩过的地面都不愿意弄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阁、宫声、书卷和风景的描述,以及对丞相品德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文化和品格的追求,同时也彰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昔年过焦门,风帆径飞度。
老矣遂此游,清绝快平素。
僧堂列古鼎,款识成周铸。
秀叠水墨屏,晴披浓绿树。
石壁旧题名,苔蚀若简蠹。
仰止三诏洞,而以焦君故。
瘗鹤下勒铭,水落偶一露。
大江亭呼吸,高云岫吞吐。
绝顶御泠风,千里可指顾。
纵目穷扶桑,出日蒙海雾。
俯仰叹今昔,往来走乌兔。
大哉神禹功,明德讵能赋。
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
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
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
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
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
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
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
军士当知死,大帅当知生。
恃死听成败,死亦非完名。
峨峨上柱国,万命资为城。
中骄守惟愎,外愤动皆轻。
蜀栈无寸砥,秋霜肃难撄。
事事违太和,智者忧先萌。
闻有回鹘流,沐猴居然缨。
掣袖肆甘语,潜来汩其灵。
股掌玩阃权,高骑冲辕行。
群僚畏如虎,侧目相戒惩。
贪狼非善宿,佐之天狗狞。
狞木根自蠹,奚待风来倾?
一朝大决裂,彼已遁无形。
而使种种罪,悉归主者承。
须知隙可缘,斯授黠鼠侦。
复以慢济疏,所履先失贞。
竟从悔悟馀,勉与忠义争。
殆识天九重,皇皇有圣明。
匹夫徇沟渎,其节亦铮铮。
要知舆论公,未肯讳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