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
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
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
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
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
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
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
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
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
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
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
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
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
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
这首《折杨柳》由明代诗人王煜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日中的美丽与哀愁,以及它与离别、思念之间的深刻关联。
开篇“杨柳何青青,偏令别恨生”,以杨柳的青翠之色引出离别的愁绪,点明主题。接着“连芊多宿雨,流啭更新莺”描绘了杨柳在经过一夜细雨的滋润后,更加生机勃勃,新莺的啼鸣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然而,“袅袅晓烟中,枝枝春色同”虽是春色满枝,却也暗含着离别的伤感,因为春色虽美,却难留人。
“颦眉照芳沼,著意拂香栊”两句,诗人将自己比作杨柳,以蹙眉的姿态映照在清澈的池水中,又轻轻拂过香气浓郁的窗户,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春景的喜爱,又有对离别的无奈和哀愁。
“含情不忍见,手弄千条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不忍直视眼前的美景,只能用手轻抚着杨柳的枝条,仿佛在与它们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表达着深深的不舍与眷恋。
“弱线不禁吹,历乱花前飐”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摇曳,如同诗人的心事被风吹散,无法把握。而“柔条易攀折,思远令心烦”则直接点出了离别的痛苦,即使是最柔软的枝条,也难以抵挡风的侵袭,正如远行之人的心绪,容易被外界的风吹动,产生无尽的烦恼。
最后,“花飞随风远,那能到塞垣”以花随风飘散,象征着离人的命运,即便再美的事物也无法跨越遥远的距离,到达远方的边塞。而“闻有新戍人,远寄一枝春”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希望借一枝杨柳寄托思念之情,但“只恐寄到时,弃掷同妾身”又表达了对这份情感能否送达的担忧,如同女子的衣物被抛弃一样,这份思念或许也会被遗忘。
整首诗通过对杨柳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离别、思念的情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