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漾晴光入户庭,隔湖烟扫髻螺青。
老僧犹厌当官道,面壁焚香昼诵经。
波漾晴光入户庭,隔湖烟扫髻螺青。
老僧犹厌当官道,面壁焚香昼诵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禅意的画面。首句"波漾晴光入户庭",通过"波漾"和"晴光",展现了湖面在阳光照耀下的生动景象,仿佛湖水泛着涟漪,明亮的光线洒进庭院,充满生机。次句"隔湖烟扫髻螺青",运用比喻,将湖上的轻雾比作女子梳理的发髻,形象地描绘出湖面如黛的秀美,如同青螺般清新雅致。
第三句"老僧犹厌当官道"转向对人物的刻画,"老僧"暗示了环境的宁静与超脱,"犹厌当官道"则透露出他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更倾向于隐逸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面壁焚香昼诵经"进一步揭示了老僧的修行生活,他静静地面对墙壁,焚烧香火,白天专心诵读佛经,体现了僧人的虔诚和内心的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写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僧人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氛围,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修养的价值观。
昨宵明月共千里,今夕极天无一云。
不知谁令太虚空,着此皎皎白玉盆。
长空与月慰愁眼,良夜得酒含微醺。
天公有约不可负,急荡两桨凌江濆。
更携江上满船月,来打寺下三更门。
脩廊夜寂风叶乱,古佛不语残膏存。
老禅今夕但拍手,狂客数辈空馀樽。
高谈剧语天亦怒,白璧故遣云相吞。
人言祸福真倚伏,欢常有馀饮不足。
篙师促客归去来,夜半风颠浪如屋。
闭门苦秋炎,散发卧北牖。
小雨度微凉,西风飒衰柳。
起邀马服君,步过云中守。
云中雅好事,酌我玉卮酒。
诸公饮方豪,何曾问升斗。
而我才饮湿,已复困濡首。
臭味本自同,初何间能否。
不然琼瑶林,何以着老叟。
欢同一笑间,义重千载后。
脱弹无新诗,刻烛愧敏手。
诗成慎勿再,坐客惊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