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云疏雨,冷落空山道。匹马骎骎又重到。
望孤村,两三间、茅屋疏篱,溪水畔、一簇芦花晚照。
寻思行乐地,事去无痕,回首湘波与天杳。
叹人生几度,能醉金钗,青镜里、赢得朱颜未老。
又枝头、一点破黄昏,问客路春风,为谁开早。
断云疏雨,冷落空山道。匹马骎骎又重到。
望孤村,两三间、茅屋疏篱,溪水畔、一簇芦花晚照。
寻思行乐地,事去无痕,回首湘波与天杳。
叹人生几度,能醉金钗,青镜里、赢得朱颜未老。
又枝头、一点破黄昏,问客路春风,为谁开早。
这首词作充满了淡远和孤寂的意境,开篇“断云疏雨,冷落空山道”便营造出一幅苍凉的山景图。"匹马骎骎又重到"中,“匹马”二字描绘了一种迫切的情感,而“骎骎”则传达了行者心中的急促和不安。
接着,词人笔触转向“望孤村,两三间、茅屋疏篱”,这里的“孤村”、“茅屋”都透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而“溪水畔、一簇芦花晚照”则是对这种安静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
“寻思行乐地,事去无痕,回首湘波与天杳”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于往昔游历之地的追忆和怀念。"叹人生几度,能醉金钗,青镜里、赢得朱颜未老"则是对生命中的难得欢愉时刻的一种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又枝头、一点破黄昏,问客路春风,为谁开早”中,词人通过“一點破黄昏”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时间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而“问客路春风,为谁开早”则是对过往岁月和未来的某种期待与探寻。
总体来看,这首词作不仅描绘了自然山水之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哲理。
刺促惊时节,侵寻念物华。
半生多客里,今日又天涯。
晓月看眉妩,飞云乱眼花。
穷途随物感,不必是思家。
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
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
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
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
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
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
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
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
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
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
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
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
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
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
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
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
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
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
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
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
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
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
《华藏寺慈氏菩萨赞》【宋·释德洪】何人寄逸想,游戏浮沤间。以如幻之力,刻此旃檀像。坐令众妙好,秀发千花中。天冠束绀发,铢衣络华鬘。种种妙庄严,成此功德聚。当时亿万种,感极则悲号。楼观出谈笑,秘护百宝攒。如登睹史天,如集龙华会。嗟哉像教末,羽嘉成百鸟。棘生薝卜林,龙神为悲恸。王臣寔外护,异梦非意思。愿推明月轮,出此蓬勃烟。愿回紫金山,安置清凉处。至今百福相,俨然临人天。神力吁莫测,拜起涕汍澜。我谛观十方,实无心外境。自然离依地,及与遍计执。即今目所见,非有亦非无。如像现镜中,非镜亦非像。愿入此三昧,识心自然明。于十方国土,而作大佛事。稽首大慈尊,證我如是说。
https://shici.929r.com/shici/uUBi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