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欲出门,独立眺虚旷。
恣意杯酒间,舞剑心悲壮。
虽在寂寞滨,心实千载上。
天地固寥廓,亦当定所向。
驱车欲出门,独立眺虚旷。
恣意杯酒间,舞剑心悲壮。
虽在寂寞滨,心实千载上。
天地固寥廓,亦当定所向。
这首诗《咏怀三首(其三)》由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展现了诗人独立于世,内心却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
首句“驱车欲出门,独立眺虚旷”,描绘了诗人驾车准备外出,却在即将离开之际,选择独立于空旷之地,凝视远方的情景。这一举动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外界探索的渴望,又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反思。
接着,“恣意杯酒间,舞剑心悲壮”两句,通过饮酒和舞剑两个场景,展现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饮酒时的放纵与舞剑时的豪情壮志,既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也是内心情感的释放。这里的“悲壮”二字,不仅指动作的力度,更蕴含着对命运不公的感慨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
“虽在寂寞滨,心实千载上”,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尽管身处孤独与寂寞之中,但他的心灵却跨越千年,与历史和宇宙相连。这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最后,“天地固寥廓,亦当定所向”,诗人以天地的辽阔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抉择与定位。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明确。它暗示着诗人虽然面对着无尽的未知和挑战,但仍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准备在广阔的天地间寻找自己的位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郑思肖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心的挣扎、追求与超越,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
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
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余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