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相望不隔关,梦魂径到岂为难。
恍如天上飞升客,忘却人间走俗官。
嵓桂直通笼鹤槛,水荭斜倚钓鱼竿。
觉来不忍轻开眼,窗外芭蕉战晓寒。
林野相望不隔关,梦魂径到岂为难。
恍如天上飞升客,忘却人间走俗官。
嵓桂直通笼鹤槛,水荭斜倚钓鱼竿。
觉来不忍轻开眼,窗外芭蕉战晓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梦中回到家乡南湖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世俗羁绊的超越。诗人以“林野相望不隔关”开篇,表达了无论身在何处,心灵都能与远方的山野相通,无需物理上的障碍。
接着,“梦魂径到岂为难”一句,则是说在梦中,自己的精神能够直接抵达目的地,似乎没有任何困难。这里的“岂为难”,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束缚的轻松与自如。
下两句“恍如天上飞升客,忘却人间走俗官”更是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在梦中仿佛成为了天上的游客,能够自由翱翔,不再被世俗的职位所羁绊。这里的“恍如”,意味着一种出神入化的状态,而“忘却人间走俗官”则表达了对尘世烦嚣的一种超然。
诗的后半部分,“嵓桂直通笼鹤槛,水荭斜倚钓鱼竿”,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山中的桂树连绵,似乎与仙界相通,而“水荭”则是一种水生植物,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在水边垂钓的情景,既是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也隐含着一种超脱红尘的心境。
最后两句,“觉来不忍轻开眼,窗外芭蕉战晓寒”,则是在梦醒之后,对那一幕幕美好景象的留恋。诗人不忍心马上离开那个梦境,更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的严酷,因此即便是窗外冷风中摇曳的芭蕉,也似乎在与晨寒作战。
整首诗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羁绊的超越。在宋代文人之间,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超然物外的追求是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恰好体现了这样的审美情趣。
从教性懒似孝先,一日一醉梅花前。
随风艇子系断岸,斜阳细雨二月天。
茅斋近构临水际,薄雾杳霭含溪烟。
竹树无多露山色,门前种菜十顷田。
黄昏偕友坐水阁,蟹眼临风手自煎。
随意摘蔬供匕箸,杖头不少阮宣钱。
推窗凉月挂檐角,西堂醉卧春风颠。
微波渺渺助清兴,明日山前花欲然。
秋江雨过气萧爽,买棹夷犹成独往。
鸥鹭高眠芳草洲,鳜鲈纷入渔人网。
一声断雁凉飙来,十里平畴皎月上。
瀛海湖生腾碧涛,阴崖木落振清响。
乱流驾浪时张帆,避石穿桥力荡桨。
浮白欢呼拚醉归,棹歌互答惬心赏。
请君莫羡三岛游,老我今为五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