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屯别是一山川,水秀山青似左原。
我待还家筑茅屋,作诗招取少陵魂。
东屯别是一山川,水秀山青似左原。
我待还家筑茅屋,作诗招取少陵魂。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题为《东屯溪山之胜似吾家左原》。诗中描绘了东屯的山水之美,将其与左原相媲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东屯别是一山川”,开篇点明地点,强调东屯的独特之处,不同于一般的山川景色。接着,“水秀山青似左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东屯的山水之美与左原相比较,赞美其如同左原般秀丽,展现了诗人对东屯景致的高度评价。
后两句“我待还家筑茅屋,作诗招取少陵魂”,则透露出诗人的心愿与情感。他期待着回到自己的家园,在东屯筑一间茅屋,不仅是为了居住,更是为了在这里创作诗歌,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这里的“少陵魂”可能指的是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深受后人推崇。诗人通过“招取少陵魂”,表达了自己希望在东屯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创作出像杜甫那样深刻反映时代、富有情感的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和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
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
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
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
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