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
《读史》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0)
注释
行藏:行止,指事迹。
黮暗:昏暗,不清楚。
犹承误:还以误传误,以讹传讹。
末俗:后世的习俗。
粹美:指精华。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这里指绘画艺术。
区区:形容很少,指一点点历史记载。
尘:尘土,这里指糟粕。
翻译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历尽苦辛才名就功成,可如实记载下他们的事迹要靠哪一个人?
往往是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的流俗更搅乱了事实以假乱真。
低俗的东西即使怎样流传也不会是精华,要知道绘画最难的是画出人的气质精神。
点点记录怎能写尽古代贤哲的品格学问,俗儒们只会死抱着史书里的糟粕当宝贝。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历史记载和个人功业的复杂性,以及后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理解的困难。"自古功名亦苦辛"一句,直接点出了取得成就和留下名字的艰辛。接着"行藏终欲付何人"表达了对于传承的迷茫和无奈。

当中的两句"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描绘了历史记载中常见的扭曲与混淆。这里的“黮闇”形容历史的不清晰,而“末俗”则是指后来人的庸俗理解,更容易使原本的事实变得混乱。

再看下面的"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两句强调了文字记录与真实精神的差距。"糟粕"意味着杂质多而精华少,而“丹青”则是书画之中表达高洁、坚贞不渝精神的手法。这里讲述的是单靠颜料难以完全呈现出人的高尚情操。

最后两句"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显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远意境的敬仰与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无法全面领会先贤之意,只能默默守护那些被书写在纸上的历史遗迹。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记载和个人功业传承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物观,以及对文化精神传承的无限敬仰。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梓于鳞集有感八绝句·其五

若问陵阳剖后名,双悬皎月照咸京。

不然仍隐荆山去,看即须偿十五城。

(0)

感兴六首·其五

欲酌仍停鹦鹉螺,酒醒长叹对银河。

傍人总会应难语,但道中年感慨多。

(0)

有感·其二

江南秋尽雁初飞,应是深闺欲寄衣。

剔罢银灯金剪涩,一双红箸隐寒机。

(0)

存没口号十六首·其十一谢山人茂秦

黄河船畔曳裾人,转眼东风万事新。

穷病布衣全似汝,只残诗笔尚如神。

(0)

省坐无赖阅杂册花草禽鸟凡十六色各成一绝漫题其后·其五萍

洞庭天阔月横斜,浪打风惊自叹嗟。

少日风光君莫问,至今情性似杨花。

(0)

酒品前后二十绝·其五

屑琼为酒露为浆,超出人间色味香。

应从帝女传遗法,不向河东羡索郎。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