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斗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悲忧根。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哀痛和对佛法解脱的向往之情的诗。诗人以极富有情感的笔触描绘了对亲人的爱恋与失落,以及这种爱恋如何转化为内心的痛苦。通过对比"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与"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中年时期便感受到的深重哀愁,这种情感积累已如同七旬老人的心境。
接着,诗人提及佛教中的解脱之门,希望能够将心灵安放在止水般的平静状态,把身体视作飘渺的浮云。通过这样的修行,诗人希望摆脱生死的轮回,不再沉迷于世间的苦海。
最后,诗人的愿望是发愿,让自己所见闻到的痛苦不再在身心中扎根,而是清洗掉所有的烦恼尘埃,以智慧之水永远洗净心灵。诗人誓言不再将恩爱转化为子孙间的悲忧,更不再种下悲哀的种子。
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佛法所承诺的解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超脱尘世之苦的渴望。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一篇篇章富有哲理和情操的佳作。
故国当年事未灰,五千甲盾傍江开。
卧龙伏凤成群出,鳀壑蛟宫取次陪。
一自遗民湛绝岛,更无过客上西台。
琅江死别吞声后,重见南屏白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