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初独啸,两耳遂双鸣。
寒谷疏钟远,霜空众籁清。
千铃行险倦,万鼓战酣声。
瀑落山头峻,涛翻海面平。
风樯开大浪,晓角动严城。
陇首悲凉意,苏门旷逸情。
凤箫云外过,龙笛月中横。
细转缫车急,微遥扤橹轻。
衰残伤老态,驰徇厌时荣。
处世希蒙叟,观身愧净名。
神明思内守,豪荡悔平生。
素问方家本,巢源导引精。
早年曾有客,奇术可还婴。
何日开金鼎,灵丹见八琼。
一阳初独啸,两耳遂双鸣。
寒谷疏钟远,霜空众籁清。
千铃行险倦,万鼓战酣声。
瀑落山头峻,涛翻海面平。
风樯开大浪,晓角动严城。
陇首悲凉意,苏门旷逸情。
凤箫云外过,龙笛月中横。
细转缫车急,微遥扤橹轻。
衰残伤老态,驰徇厌时荣。
处世希蒙叟,观身愧净名。
神明思内守,豪荡悔平生。
素问方家本,巢源导引精。
早年曾有客,奇术可还婴。
何日开金鼎,灵丹见八琼。
这首诗描绘了耳鸣现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境,展现了诗人对耳鸣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首联“一阳初独啸,两耳遂双鸣”以“一阳”象征新生或初醒的状态,通过“独啸”与“双鸣”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耳鸣的突然出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颔联“寒谷疏钟远,霜空众籁清”则通过远钟与清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耳鸣可能带来的孤独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以下,诗人进一步展开对耳鸣的描绘,从自然景观到日常生活场景,如“千铃行险倦,万鼓战酣声”,将耳鸣比作行走在险境中的铃声和战场上的鼓声,既表现了耳鸣的持续与强烈,也隐含了对人生艰辛与挑战的感慨。尾联“神明思内守,豪荡悔平生”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追求与反省,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耳鸣这一自然现象时,对其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耳鸣这一生理现象,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引发的复杂情感体验。诗中融合了自然美、生活哲理与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白云出山无定姿,白云还山无定期。
乾坤清气不常用,海内复见汤休诗。
昨夜大江深几许,弹舌沙中作龙语。
碧桃红杏满湖开,仿佛云间散花女。
上人正自曹溪归,星斗错落环璿玑。
挥毫烂写怀素草,霹雳应手蛟龙飞。
我今已遂三生梦,石上因缘何足论。
明当载汲洪崖泉,煮茶谈空共栖遁。
青鸟飞来东海隅,衔得云中云锦书。
书中落落三百字,一字一颗鲛人珠。
三年不见兰台令,别去亳州无好信。
楚鸿日夜叹离群,越鸟天寒栖不定。
近报卜居湖上头,木兰为楫桂为舟。
明朝会买官瓶酒,醉眼看山同一游。
黄鹄上青天,雌雄相颉颃。
妾年十四五,学绣金鸳鸯。
父母养妾在洞房,寸步何曾出中堂。
嫁作庐江焦氏妇,低眉不离老姑傍。
春月浴吴蚕,秋风织流黄。
烹鱼朝具馔,秉烛夜缝裳。
不知姑何意,命妾别庐江。
梧桐不复生,凤凰不得双。
郎心如石不可转,妾如蒲苇不可断。
妾家有㬥兄,一旦来相迎。
玉骢金络马,轧轧车轮声。
遣妾移所天,出门无少停。
㬥兄安能知妾情,妾今无故来归宁。
女子足不践二庭,庐江之水清泠泠。
吁嗟乎,焦仲卿。
昨夜梦入茅君山,平明飞落秋堂间。
一色芙蓉倚天碧,千岩万壑何盘盘。
蓬莱宫中青鸟使,忽寄数行云锦字。
玩之使我神飞扬,排云拟接泠风袂。
虞夫子,瀛洲仙。自与山别来,宦游南北今几年。
金堂石室岁月久,洞花溪鸟仍依然。
采芝有田,洗术有泉。萝月可席,松风可弦。
山中之乐不可极,青壁有路何由缘。
会当揽辔清中原,麟符虎节朝九天。
西寻赤松子,东揖鲁仲连,功成却赋归来篇。
寄谢三茅君,此时我发不再玄,安得骑鸾下上相周旋。
相周旋,鍊金液。
摩挲老眼望时青,更乞还丹生羽翼。
五天竺国前朝寺,八十三年出世僧。
月下眼能看细字,云中手不拄枯藤。
天厨甘露朝朝饭,丈室生花夜夜镫。
鹿苑證成无上觉,牛车说破最初乘。
春深又送花间鸟,湖水都消雪后冰。
明日远山遥在望,上方台殿翠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