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上竺隐箕山法师》
《送上竺隐箕山法师》全文
明 / 胡奎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五天竺国前朝寺,八十三年出世僧。

月下眼能看细字,云中手不拄枯藤。

天厨甘露朝朝饭,丈室生花夜夜镫。

鹿苑證成无上觉,牛车说破最初乘。

春深又送花间鸟,湖水都消雪后冰。

明日远山遥在望,上方台殿翠层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与修行,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胡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箕山法师在五天竺国前朝寺中的生活情景。

首联“五天竺国前朝寺,八十三年出世僧”,开篇即点明了法师的身份与所在之地,暗示其非凡的修行历程与深厚的历史背景。八十三年的岁月,不仅见证了法师的成长与修行,也映照出佛法的深远与恒久。

颔联“月下眼能看细字,云中手不拄枯藤”描绘了法师在月光下阅读经文的情景,以及在云雾缭绕中自持自如的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法师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内心的宁静,仿佛月光与云雾都是他修行的一部分。

颈联“天厨甘露朝朝饭,丈室生花夜夜镫”则进一步描绘了法师生活的简朴与清雅。天厨甘露象征着佛法的滋养,朝朝饭代表着每日的修行与生活;丈室生花与夜夜镫则体现了法师内心世界的光明与永恒,以及对佛法的不懈追求。

尾联“鹿苑證成无上觉,牛车说破最初乘”引用了佛教中的典故,鹿苑象征佛陀初转法轮之处,而牛车则比喻佛陀早期的教化方式。这两句表达了法师通过不懈的修行与教化,最终证得无上觉悟,揭示了佛法的真谛。

最后两联“春深又送花间鸟,湖水都消雪后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普渡众生,如同春日之鸟,湖水之冰,皆能感受到佛法的温暖与力量。“明日远山遥在望,上方台殿翠层层”则以山水为喻,预示着法师未来的修行之路,如同远方的山峦,虽遥远却充满希望与绿意。

整首诗通过对法师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修行境界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胡奎
朝代:元   字:虚白   号:斗南老人   籍贯:元明间浙江海宁

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猜你喜欢

立秋

通闰立秋早,况在深山中。

虫鸣莎底急,风来树上雄。

益觉秋信佳,旷览极长空。

白帝有神权,素宇无纤蒙。

匪惟契静怀,更用占祥农。

(0)

圆明园四十景诗·其三十八坐石临流

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

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

(0)

落花流水篇

荏苒韶华过百六,羲轮电迅谁能逐。

试探幻影绕花堤,还缀芳痕在溪澳。

溪流宛转曲复斜,刺舟追赏幽兴遐。

谁家亭榭无流水,何处风光不落花。

落花流水春无赖,锦脂千片环一带。

武陵见说引渔人,天台几度刘郎会。

刘郎去后无消息,渔人再寻寻不得。

残英依旧恋回波,辞枝恰借封姨力。

封姨非是妒艳春,桑田海水迁移频。

乍令琼姿沦碧沼,不教玉质埋黄尘。

蜂衙蝶阵喧嘈甚,清流暂托参无眹。

红紫都来做一团,李桃何必分两品。

西子湖边纱独浣,天孙机上云方满。

亦有佳人欲黯魂,漫誇词客纷撩眼。

愁人万点曲江头,乘波绿珠初坠楼。

尽道女夷嫁河若,不须解佩通蹇脩。

铅华洗尽芳芬调,忘言默契无形妙。

恍忆耆阇窟会时,如来拈起迦叶笑。

(0)

咏菊

落尽残荷草树荒,天留晚节傲严霜。

东篱冷倚三更月,老圃寒余一瓣香。

雅称携尊添逸兴,有时插鬓学新妆。

风流陶令真知己,合并苍松殿众芳。

(0)

郊坛分献得星辰一

星坛东望隔重城,复道西来步月行。

万里烟云春散敛,一天经纬夜分明。

山河地迥非尘界,金石声高彻太清。

分献礼成频拭目,盛时方仰泰阶平。

(0)

乾陵

毒雾生阴壑,悲风吹旷野。

残烧无人收,山高土色赭。

当时信奢丽,遗趾尚豁閜。

蔓草缠翁仲,积沙没石马。

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

柏尽根亦无,泉涸水不泻。

彼巢敢肆虐,始悟漆铜假。

文景葬平原,过客拜陵下。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