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绡寒色动,不是月华开。
鸟道千岩迥,江光一径回。
虚无分玉树,彷佛想瑶台。
未拟歌黄竹,阳春遍九垓。
轻绡寒色动,不是月华开。
鸟道千岩迥,江光一径回。
虚无分玉树,彷佛想瑶台。
未拟歌黄竹,阳春遍九垓。
这首明代于慎行的《应制题画四首(其一)雪景》描绘了一幅清冷而神秘的画面。"轻绡寒色动"以轻薄的绸缎比喻雪的细腻与寒意,形象生动。"不是月华开"暗示并非明亮的月光照亮,而是雪的洁白映衬出周围的静谧。"鸟道千岩迥"描绘了山路在崇山峻岭间蜿蜒,显得深远而寂静。"江光一径回"则通过江面反射的微光,勾勒出一条曲折的路径,增添了空间感。
"虚无分玉树"将雪中的树木比作玉雕,展现出雪后的洁净与剔透,仿佛置身于仙境。"彷佛想瑶台"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居所瑶台。最后,诗人表示并未打算效仿古人歌咏黄竹(可能指《黄竹吟》一类的哀歌),而是要歌颂这雪景的阳春之美,认为它如同春天般温暖,普照整个天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寓情于景,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的独特感受和赞美。
小楼香气销云叶,日暮江村正飞雪。
穿林入隙自悠扬,衣袖轻沾亦幽绝。
卷帘閒坐不知寒,得句欲书兔毫折。
黯霭山尖翠影流,模糊径曲人踪灭。
岸旁渔舍烟不起,风际青帘冻难掣。
爽如秋气涤襟怀,光若朝暾眩眼缬。
试煮床头新漉酒,炉炭红馀一寸屑。
忆得前年呵冻吟,堪惜韶华成一瞥。
此时欢乐比屋同,来岁丰穰互相说。
夜深清响落风篁,梦破重衾冷于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