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生庭院尘生镜。前宵燕去空梁静。
独坐不眠愁夜永。挑难醒。残灯留也怜俄顷。
屋角数星犹耿耿。罗衣渐怯虚帘冷。
明灭晓风吹未定。无人径。豆棚斜月秋虫影。
苔生庭院尘生镜。前宵燕去空梁静。
独坐不眠愁夜永。挑难醒。残灯留也怜俄顷。
屋角数星犹耿耿。罗衣渐怯虚帘冷。
明灭晓风吹未定。无人径。豆棚斜月秋虫影。
这首《渔家傲·秋夕》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庭院景象,充满了凄清与孤寂之感。
“苔生庭院尘生镜”,开篇以“苔”和“尘”点明季节与环境,苔藓在庭院中蔓延,镜子上积满了灰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荒凉。这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岁月静好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前宵燕去空梁静”,描述了夜晚燕子离去后的寂静,空荡的屋梁显得格外宁静。燕子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独坐不眠愁夜永”,主人公独自一人坐在那里,难以入眠,心中满是愁绪,感叹夜晚的漫长。这一句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情感状态,将读者带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挑难醒。残灯留也怜俄顷”,主人公试图用灯火来驱散心中的愁绪,但即使如此,也无法真正唤醒沉睡的心灵。残灯的微光,既是对主人公孤独心境的映照,也是对时光短暂的感慨。
“屋角数星犹耿耿”,远处的几颗星星依然闪烁,为黑暗的夜空增添了几分光亮。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象征着希望与坚持。
“罗衣渐怯虚帘冷”,主人公穿着轻薄的衣物,感到寒气透过虚掩的帘子,侵袭而来。这一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明灭晓风吹未定”,晨风中,灯火忽明忽暗,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黎明。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无人径。豆棚斜月秋虫影”,最后,画面定格在一条无人的小径上,豆棚下斜挂着一轮明月,秋虫的影子在月光下若隐若现。这一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和谐,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深秋夜晚庭院的景象,以及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愁绪与对未来的期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意境,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
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
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
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
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两邦山水未凄凉,二老风流总健强。
共成一百七十岁,各饮三万六千觞。
藏春坞里莺花闹,仁寿桥边日月长。
惟有诗人被磨折,金钗零落不成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老骥无能空在闲,苜蓿既饱思行山。
谁知八幅分向背,恍如百里随跻攀。
云烟濛濛心共远,草树阴阴日将晚。
一声幽鸟隔前溪,万古回春来叠巘。
凉风彷佛飞清霜,奉身九折思王阳。
嗟我胡为不自爱,逐物颠倒轻馀光。
瓜篱活计知何日,相对无言搔短发。
芒鞋竹杖请自在,皎皎吾身真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