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
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
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
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
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
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
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
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
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
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
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
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全诗围绕“难与拘儒论”这一中心思想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态度,以及对个人自由精神的追求。
首句“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指出与那些死守成见、缺乏创新精神的人难以进行深入的讨论,只有打破常规,没有固定的框架,才能达到真正的广阔和自由。
接着,“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这里的“洞然”指的是透明、明白,意味着对内心的彻底理解;而“我闼”是自家的门槛,象征着个人私密的空间。诗人询问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这里的“隅竟”可能是指外部世界的边缘和限制。
第三句“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儒家经典的态度。这里的“惠说”指的是孔子的教诲,而“犹为寡”意味着即便是孔子的教诲,也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聃书不可量”则强调了儒家的经典虽然多,但其价值和意义无法用数量来衡量。
再下,“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诗人表达了对于外部世界的不解和迷茫。这里的“莫知”是不知道,“崖内外”可能指的是山崖的内部与外部,象征着未知的领域;而“乌睹道藩傍”则形容了一种无法理解和界定的状态。
紧接着的两句“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描绘了一个激烈的争斗场面。这里的“血战”指的是生死搏斗,“蛮争角”可能是比喻性的描述,表达了一种野蛮和强硬的对抗方式;而“狂行士望洋”则表现出一种放纵不羁、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和精神世界的认知。这里的“区区”指的是局促和狭隘,“胶小见”意味着有限的视野;而“肝胆画封疆”则是比喻,通过描绘内脏来象征性地表达了对内心世界边界的划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以及他对于个人自由和精神世界的深刻追求。